竹皮1兩,甘草(炙)1兩,人參3分,赤茯苓3分(去黑皮),麻黃3分(去根節,先煎,掠去沫,焙),桂3分(去粗皮),五味子3分,木通(銼)3分。
喉中如有物噎塞,聲氣不出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半分(拍破)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日3次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三。
竹茹(雞子大)2枚,亂髮(雞子大)2枚。
為兵杖所加,木石所迮,血在胸背,及胸中痛,不得氣息。
上藥於炭火炙令焦燥,合治下篩。以酒1升煮之,3沸止,1服盡之。3服愈。
《千金》卷二十五。
竹皮(一方用竹葉)2兩,細辛2兩,甘草1兩,生薑1兩,通草1兩,人參1兩,茯苓1兩,麻黃1兩,桂心1兩,五味子1兩。
噎,聲不出。
以水1鬥,煮竹皮,減2升,去竹皮下藥,煮取3升,分3次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六。
青竹茹2升。
時病交接勞復,陰卵腫,或縮入腹,腹中絞痛或便絕。瘴氣,妊娠心痛,胎動不安,或婦人月水不斷。
以水3升,煮令5-6沸,然後絞去滓,溫服之。
方出《肘後方》卷二,名見《外臺》卷二。
生竹皮3兩,紫菀2兩,飴糖1斤,生地黃汁1升。
咳逆,下血不息。
上切。
忌蕪荑。
以水6升,煮取3升,分3服。
《外臺》卷九(註文)引《深師方》。
青竹皮6分,甘草6分(炙),芎6分,黃芩6分,當歸(洗)6分,芍藥1兩,白朮1兩,人參1兩,桂心1兩。
血證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