決明子1兩,甘菊花1兩,青葙子1兩,羚羊角屑1兩,芎藭1兩,犀角屑1兩,玄參1兩,黃芩1兩,茯神1兩,梔子仁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肝臟風熱,眼目昏暗,並澀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水1中盞,入竹葉7片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決明子1升,蔓荊子1升(用好酒5升煮酒盡,曬乾)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食後及臨臥以溫水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決明子1兩,川升麻1兩,地骨皮1兩,柴胡(去苗)1兩,葳蕤半兩,玄參半兩,犀角屑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。
肝膈熱毒,眼生釘翳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水1鍾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八十引《聖惠》。
決明子3兩,地膚子3兩,細辛3兩,白芷3兩,桂心3兩,車前子3兩,柏子仁2兩,防風2兩(去蘆頭),川椒4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。
眼昏暗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決明子1兩半,車前子1兩半,梔子仁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半,黃連(去須)1兩半。
小兒眼赤,或生翳膜,或眼常合不開。
上為散。
每服1字至半錢匕,搗生豬肝投熱湯取汁調下,早晨日晚各1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一。
黃芩1兩,甘菊花(去枝梗)1兩,木賊1兩,決明子1兩,石膏1兩,赤芍藥1兩,川芎1兩,川羌活1兩(去蘆),石決明1兩,甘草1兩,蔓荊子1兩。
風熱毒氣上攻,眼目腫痛,或卒生翳膜,或眥出胬肉,或癢或澀,羞明多淚,或始則昏花,漸成內障,及一切暴風客熱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水1中盞,生薑5片,煎至6分,食後服。
《濟生》卷五。
決明子1兩,川升麻1兩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梔子仁1兩,車前子1兩,細辛1兩,防風(去蘆頭)1兩,黃連(去須)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客熱衝眼,赤多淚出,生瘡。
上為粗散。
忌炙煿熱酒面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決明子(微炒)1兩,車前子1兩,茺蔚子1兩,黃連(去須)1兩,防風(去蘆頭)1兩,赤茯苓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菥蓂子1兩,遠志(去心)1兩,蔓荊子1兩,甘菊花1兩,白芷1兩,秦皮1兩,玄參1兩,枳殼(嫩炒微黃,去瓤)1兩,蕤仁(湯浸,去赤皮)1兩,細辛1兩。
眼目赤痛,或生翳膜,頭面多風,淚出不止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,食後以溫酒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決明子1兩,黃連1兩(去須),川升麻1兩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玄參1兩,黃芩1兩,車前子半兩,梔子仁半兩,地膚子半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。
眼中卒生翳膜,視物昏暗,及翳覆裹瞳仁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決明子1兩,川升麻1兩,黃柏(銼)1兩,秦皮1兩,川芒消1兩,蕤仁半兩,黃連1兩半(去須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傷寒熱毒氣攻眼,生赤脈白翳,澀痛不可忍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中盞,煎至5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決明子1兩,梔子仁1兩,地膚子1兩,茺蔚子1兩,藍葉1兩,川樸消1兩,川升麻1兩,石膏2兩。
眼赤腫,痛不可忍,欲生翳者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太苦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