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氣散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四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蒼朮、厚朴、川芎、柴胡、藿香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感冒,中寒重者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2鍾,煎至8分,溫服。汗出為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○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陳皮、厚朴、蒼朮、檳榔、肉豆蔻、大腹皮、麥芽、香附子、草豆蔻、秦艽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瘧發後,脾胃虛弱,手足浮腫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加姜錢、蘇葉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○。

《醫部全錄》卷四九○引《幼幼全書》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甘草(炙)2分,陳皮5分,木香5分,蒼朮5分,厚朴(姜制)2錢,麻黃1錢,官桂3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疹初起,因傷於寒,作熱無汗,頭身痛,肢強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部全錄》卷四九○引《幼幼全書》。

《溫熱經解》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藿香1錢半,川樸1錢半,陳皮1錢半,茯苓3錢。

功效主治

秋令伏暑內蘊,洩瀉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溫熱經解》。

《鎬京直指》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浙藿香3錢,制蒼朮3錢,豬苓3錢,延胡索3錢,廣木香1錢,川樸1錢,姜夏2錢,赤苓3錢,生香附3錢,紅藤5錢,老薑3片。

功效主治

六氣雜擾,霍亂吐瀉,痧暑腹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鎬京直指》。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四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蒼朮(米泔浸,麩炒)1錢5分,陳皮1錢,川厚朴(薑汁炒)1錢5分,藿香(去土)8分,甘草5分,半夏(薑湯泡)1錢,蘇葉8分,香附米(童便浸,研)2錢,檳榔2錢。

功效主治

山嵐瘴氣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2鍾,加生薑5片,煎至1鍾,空腹服。如感瘴氣,以檳榔頂尖者為粗末3錢,同煎服。洩氣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縮沙蜜(去皮,炒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赤石脂1兩,肉豆蔻(去殼)1兩,龍骨1兩,石榴皮(焙)1兩,甘草(炙,挫)1兩,人參1兩,地榆1兩,白朮1兩,吳茱萸(湯浸,焙乾,炒)1兩,乾薑(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水瀉腹痛,日夜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煮粳米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以止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。

《醫方大成》卷二引徐同知方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藿香4兩,草果4兩,半夏1兩,陳皮1兩,厚朴1兩,縮砂1兩,甘草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棗子煎,溫服。瘧疾,俟發日早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大成》卷二引徐同知方。

《局方》卷二(紹興續添方)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甘草(炒)7錢,陳皮1兩,藿香(去梗)1兩,白朮1兩,厚朴(為末)3兩,半夏3兩(為末),生薑4兩(研爛,同為餅子,微炒)(一方無白朮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陰證,憎寒惡風,胸膈噎塞,脅肋膨脹,心下堅痞,吐利,嘔逆酸水,咳逆,怠惰嗜臥,不思飲食,久患瘧疾,膈氣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,水1盞,煎至7分,食前稍熱服。治久患瘧疾,膈氣心痛,日進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二(紹興續添方)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六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蒼朮5兩(米泔浸1宿,去粗皮),陳皮4兩(去白,炒)1兩,香附子(去毛,炒)1兩,益智(炒)1兩,茴香(淘去沙,炒)1兩,甘草(炒)1兩,麥芽(炒)1兩,茯苓(白者,去皮)1兩,厚朴(去皮,姜制,炒)1兩,草果子1兩,訶子(炮)1兩,烏藥1兩,丁香皮1兩,白姜(炮,洗)1兩,蓬莪術(炮)1兩,三稜(炮)1兩,青皮(去瓤)1兩,良姜(炒)1兩,人參(去蘆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腎虛弱,氣不歸元,腹急脹滿雷鳴,有時洩瀉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棗子1枚,鹽少許,煎7分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六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厚朴1兩,人參1兩,甘草1兩,半夏1兩,陳皮1兩,藿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體虛客寒,陽氣內弱,中焦不和,寒熱相搏,頭痛昏倦,肢節煩疼,痰逆噁心,嘔吐冷沫;及八般瘧疾,山嵐瘴氣,久不能除,時作寒熱;或暴冷內傷,霍亂吐利;或氣脈壅滯,手足虛腫;又治婦人但病頭痛惡心,五種膈氣,食飲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5片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京三稜1枚3分(緊小者,猛火炮令中心存性,紙裹1重,淨土埋1宿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(疒頹)疝,及少陰受邪冷氣滯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匕,煨蔥米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四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麝香1錢,茯神、人參、天門冬(去心)、鬼臼、菖蒲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客杵,心腹絞痛脹滿,氣衝心胸,煩躁壯熱,或氣悶又刺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溫酒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四。

《聖惠》卷九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麻黃3兩(去根節),桂心2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川大黃2兩(銼碎,微炒),青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吳茱萸1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厚朴2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,頭目四肢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九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藿香、陳皮、半夏、紫蘇、大腹皮、厚朴、茯苓、木香、白芷、山楂、神曲、炙草,白芍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腹痛,而吐瀉交作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九。

《慈幼心傳》: 正氣散

配方組成

半夏、橘紅、白茯苓、甘草、柴胡、幹葛、紫蘇、厚朴、青皮、檳榔、草果、山楂。

功效主治

瘧母起初,先以此發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幼心傳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