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血散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三十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血竭末(一方有白膠香、松香、白芷末)。

功效主治

跌撲閃挫,血流不止者。

使用方法

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三十。

《鬼遺》卷二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烏樟根3兩,白芷1兩,鹿茸2分(燒灰),當歸1兩,芎藭1兩,乾地黃1兩(切,蒸焙),續斷1兩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著血出處,即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鬼遺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風化石灰7(10)兩(細研,用小便浸3日3夜後濾出,曬乾為末),麒麟血3兩(去末,炒令紫色),雞子10枚(取白,和風化石灰為3團,入炭火內燒令紅色,取出,於地上出火毒一宿)。

功效主治

跌打損傷,金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旋旋摻於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千葉石榴花。

功效主治

鼻中膿血,非衄血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吹鼻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皂角刺(燒灰)2兩,胡桃仁(去皮)1兩半,破故紙(炒)1兩半,槐花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下血,或在便前,或在便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清米飲點下;溫酒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。

《絳囊撮要》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陳石灰8兩,大黃4兩(切片)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出血。

炮製方法

同炒至石灰桃花色,去大黃,為細末,收貯。

使用方法

遇傷敷上,即時止血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絳囊撮要》。

《傷科彙纂》卷七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狗頭骨灰1兩,黃丹1兩,密陀僧1兩,血竭1兩,石灰2升(生地黃、青蒿2汁和作團,火煅赤,研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遇傷處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彙纂》卷七。

《傷科彙纂》卷八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釣樟根3兩,當歸1兩,芎1兩,乾地黃1兩,續斷1兩,鹿茸半兩(炙),龍骨2兩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外敷,血即止。每服1錢巴,酒送下,1日5次,夜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彙纂》卷八。

《整合良方三百種》卷下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1錢,紅花2錢,乳香3錢(去油),沒藥4錢(去油),蘆薈5錢。

功效主治

跌破;刀傷出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瓷瓶收貯。

使用方法

摻傷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整合良方三百種》卷下。

《實用正骨學》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參三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玻璃瓶收貯。可內服,也可外敷。

使用方法

內服時,每服5分至1錢,溫開水送下,每日2-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實用正骨學》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大同方)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蓮蓬殼1兩,黃絹1兩,血餘1兩,百草霜1兩,棕櫚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吐血,衄血,血崩,及一切出血。

炮製方法

將各藥燒存性,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白水送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大同方)。

《上海中醫藥雜誌》(1965;4:17)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8錢,孩兒茶1兩(以此比例,按需要量配製)。

功效主治

肺結核咯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細末,加入乳糖適量作賦形劑。混勻後,裝入有色玻璃瓶內貯藏;或分裝於膠囊內備用,藥量分0.1g和0.2g兩種。

使用方法

小量咯血者,每次服0.1~0.2g,每天服3次,白開水送下;中等量咯血或偶發性短時期的咯血,每次服0.2~0.3g,每4小時服1次;對大咯血者則不宜採用。上述服法,可連續服至咯血停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上海中醫藥雜誌》(1965;4:17)。

《中醫治法與方劑》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花蕊石(燒,醋淬)30g,阿膠珠30g,大薊18g,小薊18g,側柏炭9g,焦梔15g,牡蠣24g,龍骨24g,代赭石24g。

功效主治

消化道出血。肝火犯胃,血因熱迫而妄行而致吐血,血色烏紅,或夾飲食殘渣,量多,舌質紅,脈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~6g,開水送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醫治法與方劑》。

《簡明醫彀》卷四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龍骨3錢,無名異1兩,乳香2錢,沒藥2錢,五倍子2兩(半生半炒),白礬1兩(半生半枯)。

功效主治

刀斧傷出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細末,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摻傷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簡明醫彀》卷四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六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一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幹蝙蝠3枚(燒灰),代赭1兩(燒令紫色),頭髮3兩(燒灰),紅藍花1兩(入鹽1分,炒令黃),蝟皮1兩半(燒灰)。

功效主治

傷折骨碎,割刺皮肉,有瘡口,出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敷瘡口上。其血立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六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一。

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: 止血散

配方組成

血竭2錢半,沒藥5錢,龍骨(五花者)2錢(俱另研),燈心1把,蘇木2錢,桔梗5分,降真香4錢(同蘇木另研),當歸3錢,雞1只(連毛屎醋煮熟爛,搗作團,外以黃泥固濟,以文武火煅幹,為末,入後藥),紅花(要馬頭者)2錢(焙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跌打損傷,瘡口破裂,血出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瘡口,以止其血,候幹,少將熟油塗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