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風散

《醫方大成》卷五引歐陽康叔方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白芷2兩,川芎2兩,茯苓2兩,甘草2兩,芍藥1兩半,當歸2兩,陳皮2兩,厚朴2兩,枳殼2兩,白朮2兩,乾薑(炮)、麻黃(去根節)3兩,桔梗1兩半,蒼朮12兩(酒浸,去皮),肉桂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水1盞,生薑4片,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大成》卷五引歐陽康叔方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一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大戟1錢,甘遂1錢,大黃1錢,檳榔1錢,牽牛(炒)1錢,青皮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腮下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蜜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一。

《程松崖眼科》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6分,荊芥6分,蕤仁8分,刺蒺藜1錢,菊花1錢,蟬蛻6分,甘草4分,谷精草6分,赤芍8分,車前子1錢。

功效主治

眼弦作癢及爛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加生薑1薄片,煎湯內服,外點蕤仁膏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程松崖眼科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牽牛子2兩(1兩生,1兩炒),大黃(銼)半兩,郁李仁(去皮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芎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分,麻子仁1分,檳榔(銼)1枚,木香1分,旋覆花1兩,防風(去叉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氣,中脘不利,大便秘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臨臥生薑湯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。

《醫統》卷六十一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黃連、大黃、樸消、黃丹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眼,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苦參同煎湯,外加煉過白蜜同調,敷眼四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六十一。

方出《續本事》卷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○五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青皮(去白)2兩,威靈仙(去頭,洗)2兩,大黃1兩半,大戟1兩,牛蒡子2兩(新瓦上炒)。

功效主治

風盛大便秘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壯人每服3錢,蜜酒調服。服畢漱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續本事》卷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○五。

《外傷科學》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黃芩、羌活、獨活、天麻、麻黃、皂角、樟木子、莪術、川芎、白芷、何首烏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損之後,復感風寒溼邪,發作時腫痛較甚者。

炮製方法

共研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內服每次1錢;外用水酒調塗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傷科學》。

《秘傳大麻瘋方》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白芷、藿香、前胡、黃耆、甘草、人參、羌活、防風、黃連、荊芥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紫霞風。初起形如紫霞,遍身如雲頭樣,其點牽長,色在頭不露,將火照之,見其細白點。

使用方法

上加生薑,水煎去滓,加好酒2小鐘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大麻瘋方》。

《秘傳大麻瘋方》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烏藥1錢,防風1錢,茯苓1錢,半夏1錢,香附1錢,枳殼1錢,陳皮1錢,當歸1錢,川芎1錢,紫蘇1錢,生地1錢,地龍1錢,桔梗1錢,甘草1錢,乳香1錢,沒藥1錢,砂仁1錢。

功效主治

麻瘋。起自腳底上一處,切割不痛,然後上臉,臉上紅色,滿顴漸成紫色。

使用方法

上加生薑、黑棗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大麻瘋方》。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陳皮1兩,秦艽1兩,防風1兩,細辛1兩,木香5錢,黃連5錢。

功效主治

眼中有黑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1盅,浸1宿,去滓,入龍腦1錢,蜜4兩浸,火熬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點之。不用蜜,煎湯燻洗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
《瘋門全書》: 搜風散

配方組成

白附子(面裹煨)2兩,白蒺藜(炒去刺)2兩,熟川烏1兩,草烏(二烏均用黑豆煮)1兩,北全蠍(洗去泥沙,薑汁炒)1兩,豬牙皂1兩,白頭翁1兩,金釵石斛1兩,條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麻瘋。臉起紅雲,身有紅塊,四肢麻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瘋門全書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