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1具(豬羊並得),遠志2兩,麥門冬1升(去心),人參2兩,五味子2合,澤瀉2兩,乾地黃2兩,茯苓1兩,桂心2兩,當歸2兩,芎2兩,黃芩1兩,芍藥1兩,生薑5兩,棗20枚,螵蛸20枚(炙),雞膍胵裡黃皮1兩。
腎氣不足,消渴引飲,小便過多,腰背疼痛。
忌生蔥、蕪荑、酢物。
先用水1鬥5升煮腎,取1鬥3升,去腎煎藥,取3升,去滓,分3服。
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小品方》。
羊腎1具,遠志2兩,人參2兩,澤瀉2兩,乾地黃2兩,桂心2兩,當歸2兩,茯苓2兩,龍骨2兩,黃芩2兩,甘草2兩,芎2兩,生薑6兩,五味子5合,大棗20枚,麥門冬1升。
腎氣不足,消渴,小便多,腰痛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5升,煮羊腎,取1鬥2升,下藥煮取3升。分3服。
《千金》卷二十一。
羊腎1具,人參4兩,石斛4兩,麥門冬4兩,澤瀉4兩,乾地黃4兩,栝樓根4兩,地骨皮4兩,遠志2兩,生薑2兩,甘草2兩,當歸2兩,桂心2兩,五味子2兩,桑白皮(一作桑寄生)2兩,茯苓2兩,大棗30枚。
大虛不足,小便數,吸噓焦燆引飲,膀胱滿急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5升,煮腎取1鬥2升,去腎納藥,煮取3升,去滓。分3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九。
黃耆1兩,甘草1兩,芍藥1兩,麥門冬1兩,人參1兩,肉蓯蓉1兩,乾地黃1兩,赤石脂1兩,地骨皮1兩,茯神1兩,當歸1兩,遠志1兩,磁石1兩,枳實1兩,防風1兩,龍骨1兩,桂心2兩,芎2兩,生薑4兩,五味子3合,半夏1升,白羊腎1具,大棗30枚。
風虛勞損挾毒,腳弱痺痛或不隨,下焦虛冷,胸中微有客熱,心虛驚悸不得眠,食少失氣味,日夜數過心煩,迫不得臥,小便不利,又時復下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2鬥煮羊腎,取汁1鬥2升,納諸藥,煮取4升,分為5服。
《千金》卷七引《深師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