膽星5錢,茯神5錢,天竺黃3錢,柴胡2錢,明天麻3錢,防風2錢半,全蠍(洗,炙)2錢,青皮2錢,硃砂(水飛)2錢,金箔10片,麝香1錢。
小兒驚風發熱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,青黛為衣,金箔裹之。
薄荷湯送下。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五。
青黛1兩,胡黃連半兩,天竺黃半兩,宣連半兩,硃砂(飛)1分,麝1錢,肉豆蔻2個,牛黃半錢,蟾1個(端午酥炙,酒浸,去腸肚)。
小兒疳熱。
上為末,綠豆粉煮糊為丸,如芥子大。
每服3丸,空心、夜臥以湯送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六引《莊氏家傳》。
青黛1分(細研),蛇頭1枚(塗酥,炙令黃),半夏半兩(湯洗7次去滑),白殭蠶1兩(微炒),巴豆3枚(去皮心,研,紙裹去油)。
小兒急驚風。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丸,以薄荷湯化下,不拘時候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○。
青黛1分,檳榔1枚,木香1分,麝香半分(細研),黃連1兩(去須),肉豆蔻1枚(去殼),巴豆半兩,大黃半兩(銼,微炒),鱉半兩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。
小兒氣疳,腹內有積惡滯結之物。
上先取黃連、巴豆2味,以淡漿水3碗煮令水盡,候幹取出巴豆,去皮心,研如膏,紙裹去油,其黃連曬乾,然後與諸藥都搗研為末,用豬膽汁為丸,如麻子大。
3歲每服2丸,空心以粥送下;3-4歲每服3丸至4丸,每隔3日1次。取下惡物為效。次宜服訶黎勒補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二。
青黛1兩,瓜萎仁1兩,黃芩1兩,香附子1兩,貝母1兩,橘紅2兩。
熱痰咳咯不出。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白湯送下。
《醫統》卷四十三引丹溪方。
橘紅2錢,杏仁2錢,枳實2錢,黃芩2錢,茯苓2錢,白附子2錢,栝樓霜3錢,半夏3錢,膽星3錢,大黃(蒸)1錢,礞石1錢,百部1錢,麻黃1錢,皂角1條。
小兒驚癇,寒熱痘疹。
薑汁為丸,如芡實大,青黛為衣。
滾水化服。
《慈幼新書》卷九。
白附子5錢,南星1兩半,天麻1兩半,天竺黃1兩半,巴霜1錢半,青黛2兩。
小兒驚癇。
煉蜜為丸。
口服。
《醫部全錄》卷四三二引《幼幼近編》。
千金子30枚,膩粉2錢,青黛(炒)1錢。
久患涎沫,遂成積塊。
糯米板為丸,如芡子大。
每服1丸,打破,以大棗1枚(蒸熟,去皮核)同嚼,冷茶送下。半夜後取下積聚惡物為效。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四。
青黛1錢,巴豆5粒(去皮心,紙內去盡油),龍腦3錢,水銀1豆大,硫黃半錢(細研)。
小兒驚風。
上為末,粟米飯為丸,如黍米大。
3歲以上,每服5丸,3歲以下3丸,金銀、薄荷湯送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譚氏殊聖》。
青黛(研)1分,蘆薈(研)1分,幹浮萍草1分,蛤蟆(燒灰)1分,蟬蛻(去土)1分,綠豆1分,故皮子巾(燒灰,研)1分,豉(炒)1分,白礬(洗,研)1分,丹砂(研)1分,麝香(研)1分。
小兒諸疳。
上為末,和勻,用粟米飯為丸,如麻子大。
1歲兒每服1丸,用溫熟水送下,先以桃柳湯浴兒,後與藥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。
青黛1分(細研),定粉1分,蟾酥半分(研入),夜明砂1分(微炒),黃連半兩(去須),麝香1分(細研),熊膽半分(細研),羚羊角屑半分,硃砂1分(細研),犀角屑半分。
小兒脊疳,四肢瘦弱,腹脅壯熱,頭髮幹疏,時煩渴,脊骨如鋸。
上為末,用軟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1歲服2丸,以粥飲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青黛3分(細研),牛黃(細研)、蘆薈(細研)、胡黃連、硃砂(細研)、麝香(細研)、蛇蛻皮灰、龍膽(去蘆頭)、蟾1枚(塗酥炙微黃),雄黃(細研)1分,蟬殼(微炒)1分。
小兒幹疳,肌體羸瘦,皮毛乾焦,發歇寒熱,昏昏多睡。
上為末,都研令勻,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服3丸,以粥飲送下,1日3次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青黛1分(細研),胡黃連半兩,鶴蝨1分,蘆薈1分(細研),硃砂1分(細研),熊膽1分(研入),麝香1分(細研)。
小兒脊疳,體熱瘦瘁,心煩多渴,不欲飲食。
上為末,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丸,用溫水送下,1日3次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青黛1分(細研),硃砂1分(細研),牛黃1分(細研),麝香半分(細研),龍腦半分(細研),熊膽1分(細研),胡黃連1分,人中白半分,雞舌香半分,蟬殼半分(微炒,去足),蘆薈1分(細研),夜明砂半兩(微炒),瓜蒂1分,蜣螂灰半分,蟾酥半分(研入)。
小兒口齒疳,生瘡臭爛。
上為末,都研令勻,用口脂為丸,如綠豆大。
以乳汁研破1丸,塗於口內,及滴在鼻中;以桃柳湯洗兒,其疳蟲自出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青黛1分(細研),胡黃連1分,鶴蝨1分,蘆薈1分(細研),硃砂1分(細研)。
小兒蛔疳,一切諾疾。
上為末,都研令勻,以豬膽汁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丸,空心以熱水送下。當有蟲出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青黛半兩(細研),蘆薈半兩(細研),蟬殼半分(微炒),人中白半兩,麝香1分(細研),胡黃連3分,蟾涎少許,人乳汁少許,豬牙皂莢半兩(生用)。
小兒五疳,體熱乾瘦,發豎鼻癢,不欲乳食。
上為末,取5月5日午時修合,以粽子納棗肉,及蟾誕、乳汁為丸,如黍米大。
先以桃柳湯浴兒,後以粥飲送下3丸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青黛半兩,龍腦半分,膩粉半分,麝香半分,蟾酥半分,晚蠶蛾(微炒)半分,白殭蠶1分(末)。
小兒驚疳,遍身壯熱,痰涎不利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服2丸,以薄荷湯調膩粉半字,化破送下。得吐瀉出涎粘惡物為度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青黛(別研,留一半為衣)半兩,使君子(肉)半兩,檳榔(銼)半兩,夜明砂半兩,白蕪荑(醋炒令紫)半兩,蛇蛻1條(炙),肉豆蔻(面裹煨,去殼)1分,巴豆半分(用麩炒令紫,去殼,別研),麝香1錢(研),黃連(去須,炒)1分半,蛤蟆1枚(酒浸,炙令黃紫色,去骨)。
五疳。
上先研巴豆為細末,次用豬膽1枚取汁同研令勻,旋入其餘藥末為丸,如未就,更用少軟飯再研得所,丸如麻子大。
3歲以下者,每服1丸,5歲2丸,10歲3丸,食後用熟水送下,1日3次。如風熱大便澀,用蔥湯送下5-7丸,以通利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。
青黛半兩(細研),龍膽半兩(去蘆頭),川升麻半兩,赤茯神半兩,黃連半兩(去須),藍子1分,蜀漆1分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小兒腦疳,是胎熱所為,其疾在頭皮光急,頭髮作穗,或鬢有瘡痍,或時腮虛腫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丸,以溫水送下,1日3次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青黛(研)、天竺黃(研)、幹蛤蟆1枚(黃泥裹,燒赤,去泥,研),幹蝸牛殼(洗,炒,研)1分,黃連(去須)1分,地龍(炒)1分,人參1分,鉤藤(炙)1分,龍膽1分,蘆薈(研)半兩,熊膽(研)半兩,牛黃(研)1錢,麝香(研)1錢,雄黃(研)1錢,丹砂(研)1錢,夜明砂3分,胡黃連3分。
小兒天釣客忤,五疳八痢,十二驚癇。
上7味為末,與10味研者和勻,以燒飯為丸,如麻子大。
1歲每服1-2丸,粥飲送下。1歲以上,以意加減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。
青黛1錢(研),大戟(半兩,米泔水浸1宿,用栝樓根末一處炒黃色,不用栝樓末,取大戟末)1錢,石燕子(煅,醋淬7遍,取末)1錢,棘剛子(生,去殼)14枚,續隨子(去皮,研)1錢,天南星(炮)1錢,木香(搗末)1錢,麝香(研)1錢,乳香(研)1錢,粉霜(研)1錢。
小兒驚積,涎潮發搐。
上為末,水浸蒸餅心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2-3歲兒,每服1-2丸,金銀薄荷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。
青黛、丁香、黃連各等分。
(匿蟲)瘡。
上為細末,甘澱粉為丸,如棗核大。
口中有瘡,含之咽汁。日含化50-60丸愈;若下部有瘡,綿裹納下部。
《傷寒總病論》卷三。
青黛1分,木香1分,豆蔻1分,檳榔1分,麝香1錢,續隨子1兩(去皮),蛤蟆3個(燒存性)。
小兒驚食哽氣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丸,薄荷湯送下。
《博濟》卷四。
青黛1分(細研),蛤蟆1個(炙令黃色),木香1分,檳榔1顆(大者),麝香1分(細研),續隨子2分。
小兒驚熱,喘粗腹脹,有食壅滯不消。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用糯米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不得犯鐵器。
每服1丸,以溫水化破服之,其水於銀銚子內煎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青黛(水飛)2錢,黃連(豬膽汁炒)2錢,石膏(火煅)2錢,連翹(去瓤)3錢,桔梗1錢半,升麻1錢半,黃芩(酒炒)2錢,薄荷2錢,防風2錢半,半夏(姜制)2錢,牛膽南星2錢,貝母2錢,枳實(麩炒)1錢半,莪術(醋炒)1錢半,木香2錢,檳榔2錢,香附(童便浸)3錢,山楂肉2錢,砂仁1錢半,人參(去蘆)1錢半,白朮(麩炒)3錢,茯苓(去皮)3錢,甘草(炙)1錢,紫蘇2錢,麻黃2錢。
小兒癖疾發熱,上攻牙齦,腮頷腫痛生瘡;諸熱痰嗽,傷風身熱,並痘疹出不快,身極熱眼黃;大人傷酒、傷食、傷風、傷氣、頭痛。
上為細末,稀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-7分或1錢,身熱,薄荷湯送下;咳嗽,五味子、桑白皮湯送下;頭痛身熱,川芎湯送下;痘疹,酒送下;傷風身熱,麻黃、紫蘇湯送下。又治大人傷酒、傷食、傷氣、傷風、頭痛,每服5丸,薑湯送下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三引郭師傅方。
青黛1分,熊膽1錢,麝香1錢,定粉1錢(微炒黃),蟾酥半錢,寒食蒸餅(末)1錢。
小兒疳痢不止,體熱口乾,心煩瘦弱。
上為末,用豶豬膽汁為丸,如黃米大。
每服5丸,以粥飲送下,1日3次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青黛1分,龍腦半錢,麝香半錢,膩粉半錢,蟾酥半錢。
小兒一切疳。
上為細末,用水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丸,以溫水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青黛1分(細研),牛黃1分(細研),硃砂半兩(細研,水飛過),蝸牛1分(炒令黃),烏蛇1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黃),幹蠍2-7枚(微炒),胡黃連1分,白殭蠶1分(微炒),白附子1分(炮裂),麝香1錢(細研),狗膽2枚(取汁),蟾酥2片(如柳葉大,鐵上焙焦)。
小兒慢驚風,體熱多涎,發歇搐搦。
上為末,入狗膽汁,與糯米飯為丸,如黃米粒大。
1-2歲兒,每服3丸,以薄荷湯送下,1日3次。3-4歲兒服5丸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青黛1分,甘遂末1錢,膩粉1錢,龍腦1錢,蟾酥1分,麝香1錢,半夏1分(湯洗7遍,焙乾,麩炒黃色,為末)。
小兒急驚風。
上為細末,用湯化蟾酥為丸,如粟米大。
每服2丸,以薄荷湯送下。微瀉是效,未瀉再服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青黛1分(細研),蛇頭1枚(塗酥炙令黃),半夏(湯洗7遍去滑)、白殭蠶1兩(微炒),蟾酥3片(如柳葉大,鐵器上焙)。
小兒急驚風。
上為末,以酒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丸,以薄荷湯化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青黛3分(細研),麝香1分(細研),訶黎勒皮3分,蘆薈1分,熊膽1分(細研),硃砂1分(細研)。
小兒五疳,煩熱羸瘦,不欲乳食。
上為末,都研令勻,以粳米板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丸,以沙糖水送下,1日3次。3歲兒以上,加丸服之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青黛半兩(細研),幹蠍5枚(微炒),白附子(炮裂)1分,天竺黃(細研)1分,胡黃連1分,蘆薈(細研)1分,牛黃(細研)1分,地龍(微炒)1分,麝香(細研)1分。
小兒熱過驚疳。
上為末,用夜明砂半兩糯米中炒,米熟為度,去米,入湯細研夜明砂為糊,入諸藥末,同研令勻,丸如綠豆大。
3歲以下,每服3丸,以淡生薑湯送下;3歲以上,加5丸,不得多服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青黛(細研)1分,牛黃(細研)1分,麝香(細研)1分,蘆薈(細研)1分,硃砂(細研)1分,雄黃(細研)1分,犀角屑1分,珍珠末1分,琥珀末1分,胡黃連1分,蟾酥1杏仁大(研入),夜明砂半分(微炒),瓜蒂半分,龍腦半分(細研),幹蟾1枚(燒灰),蟬殼7枚(微炒),虎睛1對(酒浸1宿,微炙),母丁香10枚,蜣螂2枚(用大麥面作餅子裹,燒灰)。
小兒驚疳,肌膚羸瘦,心神煩熱,口鼻疳(匿蟲)。
上為末,都研令勻,以豬膽汁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服3丸,用奶汁化破,1丸滴兒鼻中,2丸灌入口內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