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核散

《丹溪心法》卷四: 橘核散

配方組成

橘核、桃仁、梔子仁、川烏(細切,炒)、吳茱萸。

功效主治

諸疝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四。

《明醫指掌》卷六: 橘核散

配方組成

橘核1兩,桃仁5錢,梔子3錢,吳茱萸1兩,茴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寒鬱作疝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錢,水2盞,煎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明醫指掌》卷六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: 橘核散

配方組成

五靈脂(去砂石,用醋少許炒幹)1兩,延胡索1兩,破故紙(炒)1兩,茴香(鹽炒黃色)1兩,菴(艹閭)草(去梗,生用)1兩,橘核1兩,黑牽牛1兩,棠球子4兩(生用,俗呼為山果子),川楝子(去核)半兩(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寒溼腰痛,小腸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
《幼科金針》卷下: 橘核散

配方組成

青木香1兩,小茴1兩,橘核2兩,大茴8錢,蓬術1兩,吳茱萸1兩(醋炒,浸1宿,焙),薑黃8錢。

功效主治

積氣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砂仁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金針》卷下。

方出《本草衍義》卷十八,名見《便覽》卷三: 橘核散

配方組成

橘核(炒,去殼,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腎疰腰痛,膀胱氣痛,小腸氣痛堅硬。

使用方法

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本草衍義》卷十八,名見《便覽》卷三。

《醫學綱目》卷二十八引《得效》: 橘核散

配方組成

山楂子1兩,橘核5錢,破故紙2兩,乳香5錢,玄胡索1兩,菴(艹閭)1兩,沒藥1兩,五加皮1兩,紅曲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腰痛,諸般滯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綱目》卷二十八引《得效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