桔梗丸

《外臺》卷十二引《延年秘錄》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4分,枳實4分(炙),鱉甲4分(炙),人參4分,當歸4分,桂心3分,白朮4分,吳茱萸3分,大麥糵6分,乾薑4分,甘草5分(炙)。

功效主治

冷痃癖氣,發即痃氣急引膀胱痛,氣滿不消食。息積。脅下氣逆妨悶,歲久不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禁生蔥、豬肉、莧菜;忌蒜、海藻、菘菜、桃、李、雀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酒送下,1日2次。稍加至2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二引《延年秘錄》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1兩(去蘆頭),神曲1分(微炒),麥糵半兩(微炒),烏梅肉半兩(微炒),黃連1兩(去須,微炒),厚朴半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白朮半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赤石脂半兩,黃苓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龍骨半兩,桂心半兩,黃雌雞骨1具(淨洗,去肉,酒浸1宿,炙令黃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久痢不斷,肌體羸瘦,食不消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以粥飲送下,1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
《千金》卷十七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2兩,藜蘆2兩,皂莢2兩,巴豆2兩,附子2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疰病。毒疰、鬼疰、食疰、冷疰;痰飲宿食不消,酒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宿不食,旦起飲服2丸,仰臥服。勿眠,至食時膈上吐,膈下下,下去惡物如蝌蚪、蝦蟆子,或長1-2尺,下後當大虛口乾,可作雞羮飲5合,大極飲1升,食粥3-4日,病未盡更服。忌如藥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五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1兩(去蘆頭),白朮1兩,檳榔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桂心2分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人參1兩(去蘆頭),前胡2分(去蘆頭),麥糵3分(炒微黃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厚朴2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冷熱氣不和,胸膈腹脅脹滿,不能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生薑、大棗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。

《聖惠》卷十三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1兩(去蘆頭),吳茱萸半兩(湯浸7遍,焙乾微炒),白朮3分,桂心3分,人參1兩(去蘆頭),檳榔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陳橘皮1兩(湯洗,去白瓤,焙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脾胃氣不和,心腹滿悶,四肢乏力,吃食減少。虛冷氣滿腹脹,不能飲食,雖食不消,嘔逆虛滿,腹內雷鳴,下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生薑、大棗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1兩(去蘆頭),白朮1兩半,桂心1兩,吳茱萸1兩半(湯浸7遍,焙乾微炒),厚朴2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人參1兩半(去蘆頭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麥糵1兩半(炒微黃),神曲1兩半(炒微黃),肉豆蔻3分(去殼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脾胃虛冷,氣滿不思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以暖酒送下。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二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1兩(去蘆頭),胡椒3分,蓽茇3分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川椒半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川烏頭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人參3分(去蘆頭),乾薑半兩(炮裂,制),桂心3分,細辛3分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前胡3分(去蘆頭),甜葶藶3分(隔紙炒令紫色),白朮3分,防葵3分,檳榔1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吳茱萸3分(湯浸7遍,焙乾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逆氣胸中痞滿,不能喘息,臟腑虛寒,心腹堅痞,痰飲留滯,宿食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溫酒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八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1兩(去蘆頭),藜蘆1兩(去蘆頭,微炙),桂心1兩,甜葶藶1兩(微炙令香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鱉甲1兩(塗醋炙微黃,去裙襴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杏仁50枚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心腹牢強寒疝,邪氣往來,堅固積聚,苦寒煩悶,不得眠臥,夜苦汗出,大便堅,小便不利,食不生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一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3分(去蘆頭),京三稜1兩(微煨,銼),紫菀3分(去苗土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芫花3分(醋拌,炒令幹),桂心半兩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當歸半兩(銼碎,微炒),巴豆10枚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痰冷結聚成癖,兩脅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研入巴豆令勻,酒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空心以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一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(微炒)1兩,半夏(湯泡7次)1兩,枳實(去瓤,麩炒)1兩,陳皮2兩(去白)。

功效主治

胸脅脹滿,寒熱嘔噦,心下堅痞,短氣煩悶,飲食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3分,細辛3分,菖蒲3分,紫菀3分,肉桂1兩,陳橘皮(去瓤)1兩,百合半兩,杏仁(去皮,炒令黃)半兩,人參半兩,甘草1分(炙)。

功效主治

肺臟傷風冷,喘促咳嗽,言語聲嘶,咽喉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綿裹,咽津含化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(炒)2兩,防風(去叉)1兩,禹餘糧(醋淬,研)1兩,遠志(去心)1兩,萆薢1兩,鹿茸(去毛,酥炙)1兩,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蕪荑1兩,紫石英(研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乾薑(炮)1兩,吳茱萸(湯洗,焙乾,炒)3分,甘草(炙,銼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冷氣,腹內雷鳴,冷氣入腹中,脘痞悶,脅肋脹滿,飲食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20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(銼,炒)半兩,葶藶子(紙上熬)1兩1分,藜蘆(去蘆頭,炙)半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50枚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塗炙,銼)1兩1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1分,桂(去粗皮)3分,人參3分,沙參3分,特生礜石1兩(燒半日許)。

功效主治

寒疝。邪氣往來,堅固積聚不散,多寒不得臥,苦汗出,大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或7丸,米飲或溫酒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1兩,訶藜勒(煨,去核)半兩,木香半兩,白朮2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2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心腹疼痛,不思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溫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下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1斤,牽牛(頭末)3兩。

功效主治

太陽經衛虛,血貫瞳仁,瞼腫,頭中溼淫膚脈,睛痛,肝風盛,眼黑腎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-50丸加至100丸,食前溫水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
《傷寒論》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1兩,甘草2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客於少陰,咽喉腫痛;風熱鬱於肺經,致患肺癰,咳唾膿血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3升,煮取1升,去滓,溫分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論》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1兩(去蘆頭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人參1兩(去蘆頭),鱉甲1兩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,吳茱萸3分(湯浸7遍,焙乾微炒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桂心3分,白朮1兩,大麥糵1兩半(炒微黃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青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川大黃2兩(銼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寒癖氣。發即脅下痛引膀胱,裡急,氣滿不下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溫酒送下,1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。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刪繁方》: 桔梗丸

配方組成

桔梗4兩,白朮5兩,乾薑3兩,茯苓3兩,倉米1升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食不消,腸鳴腹痛,熱不止。

注意事項

忌桃、李、雀肉、豬肉、大酢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8升,煮倉米熟,去米,將汁煮藥,取2升,絞去滓,分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刪繁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