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根白皮(銼)1兩,冬葵子1兩,滑石1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樸消1兩半,青橘皮(去白,切,炒)1分。
傷寒小便赤澀似淋;膀胱風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蔥白5寸(切)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六。
桑根白皮(切)3兩,射干2兩,赤茯苓(去黑皮)2兩,黃芩(去黑心)2兩,白朮2兩,澤漆(炙,銼)1兩,防己1兩,澤瀉1兩。
膀胱石水,四肢瘦者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以水3盞,煮大豆1撮,至1盞半,去豆下藥末,煎至7分,去滓,溫服,日2次,夜1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九。
桑根白皮(炙令黃色,銼)2兩,赤茯苓(去黑皮)2兩,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麩炒,研)2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海藻(洗去鹹,炙)1兩半,赤小豆(炒)半升。
下痢後,脾胃虛弱,不能轉輸水氣,致身腫脹滿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用水1盞半,煎取8分,去滓,溫服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。
桑根白皮(銼)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桂(去粗皮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豬牙皂莢(酥炙,去皮)1兩。
肺積息賁氣脹滿,咳嗽涕唾膿血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生薑半分(拍碎),煎至7分,去滓。溫服,空心、晚食前各1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七十一。
桑根白皮1兩,蒼朮(去皮)1兩,木通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草豆蔻(去皮)3枚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半,瞿麥穗1兩半,大腹1兩半,射干1兩半,牽牛子(炒)1兩半,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)20枚,郁李仁(去皮,炒)3分,吳茱萸(炒)半兩。
三焦咳嗽,面目虛浮,不得安臥,飲盛減食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入生薑7片,煮取8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。
桑根白皮(炙,銼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款冬花1兩,貝母(去心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黃明膠(炙令燥)半兩。
咳嗽,唾膿血痰涎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。
桑根白皮(銼)1兩,紫蘇(連莖葉)1兩,知母(焙)1兩,貝母(去心,炒)1兩,款冬花1兩,半夏(湯洗7遍,焙乾)1兩,五味子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人參半兩。
咳嗽,胸滿氣急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生薑3片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五。
桑根白皮(銼)半兩,人參半兩,知母(切,焙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枇杷葉(去毛,微炙)半兩,黃連(去須,銼,炒)半兩,葛根(銼)半兩,地骨皮(去土)半兩,淡竹根(洗去土,暴幹,銼)半兩。
消渴及心臟燥熱,飲水無度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4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服,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桑根白皮(銼,炒)1兩,人參1兩,黃耆(銼,炒)1兩,草豆蔻(去皮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青木香半兩,芍藥半兩,半夏(湯洗去滑)半兩,檳榔(銼)半兩,桂(去粗皮)3分,枇杷葉(去毛,蜜炙)半兩。
消渴。飲水過多,心腹脹滿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用水1盞半,入生薑5片,煎取8分,去滓,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桑根白皮(炙黃色,銼)5兩,吳茱萸(水浸1宿,炒幹)2兩,甘草(炙)1兩。
水腫。通身皆腫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用水2盞,生薑1棗大(切),治糖半匙,煎至1盞,去滓,溫服,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。
桑根白皮(銼)1兩,大腹皮(銼)半兩,枳實(去瓤,麩炒)2兩,大黃(銼,炒)2兩。
傷寒5-6日,大便不通,氣喘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生薑1棗大(拍碎),煎至6分,去滓。下樸消末半錢匕,空心溫服。未通再服,以通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六。
桑根白皮(東引者,切)3合,茱萸根(東引者,銼,切)1合半。
腎熱,四肢腫滿拘急。
上以酒2升,煮取1升,空心分2次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桑根白皮(銼,炒)1兩,款冬花(去梗)1兩,五味子(炒)1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,研如膏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人參1兩,甜葶藶(紙上炒)1兩,防己(銼)1兩。
產後上氣,虛喘咳逆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桑根白皮(銼)2兩,消石(研如粉)2兩,紫葛3分,芍藥3分,犀角(鎊)1分,虎杖1分。
瘰癧,肝中有根。
上除消石外,共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入消石半錢匕,打勻。空心、晚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六。
桑根白皮(切)半升,乾薑1兩,桂心1兩,棗20枚。
女人傷於夫,陰陽過,患陰腫疼痛。苦頭痛,欲嘔而悶。
勿令汗出當風。
上以酒1鬥,煮3沸,去滓,服1升。亦可用水煮。
方出《醫心方》卷二十八引《玉房秘訣》,名見《外臺》卷三十四引《千金翼》。
桑根白皮(銼,炒)1兩,款冬花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乾薑(炮)1兩,桂(去粗皮)2兩,五味子1兩1分,白石英(研)1兩1分。
肺氣不足,胸痛牽背,上氣失聲。
前7味為粗末,與白石英粉拌令勻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棗5枚(劈破),煎至6分,去滓,日3次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八。
烏豆5升,桑皮(切)4升(二物以水2鬥,煮取1鬥半,去滓),橘皮2兩,大麻子仁1升(炒),蜀升麻2兩,杏仁(去皮尖)2兩,豬苓2兩,丹參3兩,生薑2兩(切)。
遍身腫,小便澀及腳腫。
上切。
將七物納前桑皮、豆汁中,煮取4升,朝2服,相去如三食久,藥消進食,食消,又更進2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四。
桑白皮1兩,紫菀1兩,百合1兩,桔梗1兩,半夏半兩(薑汁制),人參1兩,知母半兩(薑汁制),貝母半兩,阿膠1兩(炒),南星半兩(薑汁制),甘草半兩,陳橘皮5分,鍾乳粉1兩,木香1兩。
咳嗽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半兩,水2盞,入生薑5片,大棗1枚,煎至8分,去滓,下鍾乳粉1錢或半錢,調勻熱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九。
桑白皮8分,半夏8分,蘇子8分,杏仁8分,貝母8分,山梔8分,黃芩8分,黃連8分。
肺氣有餘,痰火盛而作喘者。
上以水2盞,加姜3片,煎至8分,通口服。
《醫統》卷四十四引《醫林》。
桑白皮1錢,幹葛1錢,柴胡1錢,黃芩(枯)1錢,元參1錢,地骨皮1錢5分,天冬1錢5分,麥門冬1錢5分,木通4分,甘草4分。
火邪傷肺,面板髮痛,手不可按者。
上加蔥、姜,煎服。
《醫鈔類編》卷五。
桑白皮1錢半,澤瀉8分,黑元參8分,甘草2分半,麥門冬(去心)1錢,黃芩1錢,旋覆花1錢,菊花5分,地骨皮7分,桔梗7分,白茯苓7分。
眼白澀症,不腫不赤,昏蒙澀痛。
上為末。
用白水2鍾,煎至8分。去滓,溫服。
《審視瑤函》卷三。
桑根白皮(銼)1兩半,茅根(銼)2兩半,木通(銼)2兩,幹百合(銼)2兩。
氣淋結澀,溲便不利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
桑根白皮(銼)1兩半,木通(銼)1兩半,澤瀉1兩,犀角屑1兩,黃芩1兩,旋覆花1兩,茯神1兩,玄參1兩,川大黃(銼,炒)1兩,甘菊花半兩,甘草1分(炙)。
目生花翳白點,狀如棗花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和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一。
桑根白皮(炙黃)3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葶藶子(紙上炒令紫色,別搗)2兩。
腳氣。面目浮腫,上氣眠臥不得,若臥氣欲絕。
上除葶藶外,共為粗末,入葶藶末再搗勻。
每服3錢匕,先用棗5枚(劈破)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入藥末,再煎至7分,去滓,溫服,如人行5裡以來再服。服後當利1-2行,腫氣下即愈。3-5日服1劑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桑根白皮(銼,焙乾)1分,山梔子仁1分,蘆根(銼)1分,赤茯苓(去黑皮)1分,冬葵子1分,茅根(銼)1分,甘草(炙)1分,滑石(研入)半兩。
小兒淋痛,小便如血色。
上為粗末。
5-6歲兒,每服1錢匕,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,食前溫服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桑根白皮(銼)1分,麻黃(去根節,湯煮,掠去沫)1分,秦艽(去苗土)1分,大黃(銼,炒)半兩。
小兒發黃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1錢匕,水7分,牛乳1合,同煎至5分,去滓,食前溫服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。
桑白皮1兩,赤茯苓1兩,郁李仁1兩,陳橘皮1兩。
下痢後,脾胃虛弱,不能制水氣,以致身腫脹滿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,水1盞半,入赤小豆100粒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三。
桑白皮3升,楮白皮3升,澤漆葉3升,大豆5升。
膀胱石水,四肢瘦,腹腫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5錢,水1盞半,煎至8分,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二。
柴胡(去苗)1兩半,桑根白皮1兩半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半,羌活(去蘆頭)1兩半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半,大腹(連皮銼)1兩半,黃連(去須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白梅(拍碎)4塊,黃芩(去黑皮)半兩,旋覆花(微炒)半兩。
咳嗽,上氣促急,心躁寒熱,四肢煩疼,夜間甚者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,水1盞半,入生薑3片,同煮8分,去滓,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一。
桑根白皮(炙,銼)1兩半,豬苓(去黑皮)1兩半,滑石(碎)1兩半,木通(銼)1兩半,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炒)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陳橘皮(湯浸,去白)半兩,檳榔(微煨,銼)3枚,澤瀉3分。
虛勞,脾腎氣弱,水液妄行,四肢浮腫,小便不利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前至1盞,去滓,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。
桑根白皮(銼,炒)1兩,青橘皮(去白,炒)半兩,半夏(湯浸,洗去滑,薑汁制)半兩,沉香1兩,柴胡(去苗)1兩,貝母(去心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乾薑(炮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赤芍藥1兩,白芷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白朮1兩,鱉甲(去裙襴,醋浸,炙)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麻黃(去節)1兩,大黃(煨)半兩,木通半兩,烏梅(炒,去核)半兩,黃耆(銼,炒)半兩,玄參半兩,石斛(去根)半兩,陳橘皮(去白,炒)半兩,常山半兩。
虛勞損傷,骨節痠痛,肌熱咳嗽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同煎至1盞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。
桑根白皮(炙,銼)1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麻黃(去根節,湯煮,掠去沫)1兩1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別研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。
虛勞上氣喘息,語聲嘶嗄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生薑半分(拍碎),煎至7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頓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桑根白皮(銼)1兩,紫蘇莖葉1兩,木通(銼)1兩,青橘皮(去白)1兩,荊芥穗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茴香子根(銼)半兩,幹木瓜半兩,獨活半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2兩,大腹(大者,並子用)20枚。
男子婦人風毒腳氣,及遍身拘急刺痛,大小便赤澀,不思飲食,嘔逆或寒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生薑1棗大(切),蔥白2寸(並根),煎至7分,去滓。空心、日午、夜臥各1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四。
桑根白皮(炙,銼)5兩,大豆(炒)1升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防風(去叉)2兩,麻黃(去根節,湯煮,掠去沫)2兩,赤茯苓(去黑皮)2兩,旋覆花1兩,紫蘇莖葉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半兩。
腳氣。通身腫滿,小便澀少,上氣痰壅頭痛,不能飲食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入生薑半分(拍碎)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腹溫服。衣覆出汗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桑根白皮2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1兩,檳榔(生,銼)3兩。
腳氣胕腫。
上為粉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溫服,空心、日午、近晚各1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桑根白皮(切)1兩半,升麻1兩半,甘草(炙)1兩半,秦艽(去苗土)1兩半,大黃(銼,炒)1兩半,石膏(碎)3兩,葛根3兩。
肺壅氣促,四肢痠痛,鼻塞及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入竹瀝1合,煎至1盞,去滓,早、晚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