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仁、大黃、芒消、甘草、桂枝、丹皮、枳實。
蓄血證。跌撲傷損。
用水煎至1鍾,入大黃1-2沸,再下芒消1沸,熱服。取下黑物。
《傷寒全生集》卷二。
桃仁12個(去皮尖),官桂半兩,甘草半兩,芒消半兩。
婦人月事沉滯,數月不行,肌肉不減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3-5錢,水1大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。
枳實1錢,厚朴2錢,桃仁24個(去皮尖,切碎),大黃3錢(另研下)。
傷寒鼻口出血,及大便秘結,小便黑赤如血,此小腹中有瘀血故也。
上(口父)咀,如法修制,作1服。水1盞半,煎取1盞,卻下大黃末,每2-3沸,去滓溫服。大便內下黑白血糞為愈。此下之重劑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四引《德生堂方》。
桃仁1錢,芒消1錢,甘草1錢,大黃2錢。
傷損,血滯於內作痛,或發熱、發狂。
水煎服。
《正體類要》卷下。
桃仁半兩,大黃(炒)2兩,甘草2錢,肉桂1錢。
婦人瘀血,小腹急痛,大便不利,或譫語口乾,漱水不咽,遍身黃色,小便自利;或血結胸中,手不敢近腹,寒熱昏迷,其人如狂。
姜水煎,發日5更服。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七。
桃仁、大黃、桂枝、芒消、甘草、當歸、蘇木、紅花。
跌撲損傷,瘀血作腹痛者。
入酒、童便,煎服。
《直指附遺》卷六。
桃仁21個(去皮尖,研泥,勿煎),大黃2錢,官桂1錢,紅花1錢,甘草半錢。
小兒痘後失血,血自大便出者。
上3味,銼細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入桃仁泥化開,食前服。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六。
桃仁、大黃、甘草、桂枝、芒消、枳殼、歸尾。
內傷胃脘痛之有死血者。其症日輕夜重,或唧唧作聲,得寒則痛,得熱暫緩,脈澀結;又治血臌腹脹,下焦蓄血,小腹悶痛,腹脹不減,肚大紫筋,腿足或見血縷,小便反利,大便或黑,脈芤或澀,或見沉數,或見細微,或見沉伏,或見牢實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。
大黃4錢,芒消2錢,桃仁18粒,當歸2錢,芍藥2錢,丹皮2錢。
蓄血證。
水煎服。
《瘟疫論》捲上。
光桃仁3錢(勿研),五靈脂2錢(包),生蒲黃1錢半,鮮生地8錢,生川軍2錢(酒洗),元明粉1錢,生甘草6分,犀角汁4匙(衝)。
腸中瘀熱。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。
桃仁、大黃、枳殼。
蓄血腹痛。
《傷寒大白》卷三。
桃仁5錢,大黃1兩,甘草2錢,肉桂1錢,生薑2片。
瘀血,小便急痛,大便不利,發熱譫語,或血結胸中,痛不可逆。
水煎服。
《靈驗良方彙編》捲上。
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生地、甘草、青皮、白芍、大黃。
疹後蓄血證。
水煎服。
《疹科正傳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