枳殼(去瓤,炒)、青皮(去瓤)、木香、丁香、當歸、縮砂仁、陳皮(去白)各等分。
小兒脾胃不和,癖積脹滿。
上為細末。
燒鹽湯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三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芍藥1兩,人參1兩,黃耆(銼)1兩,木通(銼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蒺藜子(炒,去角)1兩,雞骨(醋炙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。
產後乳結核,或成癰腫,發熱疼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六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5兩,梔子仁7個,豉(微炒)2合,大黃(銼,炒)2兩。
乳石發動,乾嘔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4錢匕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空心、晚後各1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四。
皂角黃仁半兩,枳殼半兩,青皮半兩。
腸風痔疾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米飲調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七。
枳殼1兩(去瓤,麩炒),乾薑半兩(炮),甘草半兩,前胡(去蘆)1兩,木香1兩,半夏1兩(湯洗7次)。
小兒痰實壯熱,心膈煩悶,氣不調順,不早治恐生驚癇者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水1小盞,加生薑3片,陳皮1片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四。
枳殼(麩炒,去瓤)3兩,桔梗3兩,黃芩1兩半。
久痰胸膈不利,上焦發熱者,胸前熱結,口噤不語,右脈沉滑。
上銼。
每日早用2兩半,水3盞,煎至2盞,勻作3服,午時1服,申時1服,臨臥時1服。3日7兩半服盡,再服生半夏湯。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枳殼3兩(炒),黃芩1兩。
婦人懷胎腹脹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半兩,水1盞半,煎1盞,去滓溫服。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枳殼半兩,黃芩半兩,白朮1兩。
婦人胎漏,及因事下血;惡阻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-7錢,水1盞,煎至7分,食前空心服。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枳殼半斤(面炒,去瓤),綿黃耆半斤(洗)。
遠年近日腸風下血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常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六。
枳殼、射干、升麻、生地、黃芩、前胡、金銀花、連翹、大黃(炒)、甘草節、犀角汁(臨服加之)。
熛疽。因肺經受熱,疽發於兩手五指頭上者。
用水2鍾,煎1鍾,1日3服。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二。
枳殼、川樸、大黃、甘草、紫草、木通、陳皮、生地、楂粉。
食積氣滯下痢,誤食豬肉,喘脹氣急,瀉如敗卵。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,甘草3分,胡椒1分,人參1兩。
產後霍亂吐利,厥逆不食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枳殼、陳皮、厚朴、山楂、杏仁、蘇子、大腹皮。
疹後誤服參、耆,喘急腹脹者。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。
枳殼1錢,大黃1錢,甘草5分。
麻疹便閉。
《一盤珠》卷十。
檳榔、枳殼、防風、橘皮、木通、紫蘇、赤芍藥。
驚癇陡作。
加生薑,水煎服。
《誠書》卷八。
枳殼、蘇梗、桔梗、陳皮、甘草。
腸痺,中氣壅閉,氣逆上衝而喘者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。
枳殼、陳皮、厚朴、大腹皮、甘草。
痘疹誤服參、耆,喘急腹脹。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桔梗1兩,枳殼(炙,去瓤)1兩。
傷寒痞氣,胸滿欲死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用水1升半,煎減半,去滓,分2次服。
《蘇沈良方》卷三。
枳殼2兩,滑石2兩,甘草1兩。
胸痺,脅下秘結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用冷臭橘葉7片同煎,溫服。連進3服即解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五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半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白朮1兩,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。
傷寒後,心腹氣滯脹滿,不能飲食。
上為粗末。
每股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半分(拍碎),同煎至半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五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2兩,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。
勞風,涕唾稠粘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黃耆(銼)2兩,芎1兩半,丹參1兩半,當歸(切,焙)1兩半,檳榔(銼)1兩半,芍藥1兩1分,黃芩(去黑心)1兩1分。
腸痔腫痛生核,或發寒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二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滑石半兩,大腹皮(銼)半兩,甘草(炙,銼)3分,青橘皮(去白,切,炒)3分,絡石根3分,紫蘇莖葉3分,樸消3分,麥門冬(去心,焙)3分,冬葵子3分,前胡(去蘆頭)1兩,赤芍藥1兩。
傷寒後,小便不通,臍腹痛,氣脹,攻上喘促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蔥白3寸(切)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六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京三稜(炮,銼)1兩,乾薑(炮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益智仁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木香半兩,肉豆蔻(去殼)半兩,蓬莪術(銼)2兩,檳榔(銼)2兩,桂(去粗皮)2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。
上焦有寒,胸膈滿悶,背膂引痛,心腹膨脹,脅肋刺痛,食飲不下,噎塞不通,嘔吐痰涎,口苦吞酸,羸瘦少力,短氣煩悶,及痃癖積聚,驚憂恚氣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大棗1個(擘),煎至8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四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苦參1兩,甘草(生,銼)1兩,燈心2小束(切)。
風痰心痛,每食粘滑等物,即吐清水,痛連胸背不可忍者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加鹽半錢,茶末半錢,去滓溫服,食後再服。以篦子於喉中引令吐,吐定更服,以痰盡為度。吐後宜服茯苓湯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半,桔梗(去蘆頭,炒)1兩,人參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檳榔(微煨,銼)半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1兩半。
痃氣腹脹,兩肋急滿,不能飲食,頭痛壯熱,身體疼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半棗大(拍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,黃連(去須,炒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阿膠(炙燥)半兩。
濡瀉,暴下不止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空心溫服。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半,乾薑(炮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。
久冷痢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、日午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五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1分,甘草(炙,銼)1分,大腹皮3錢(銼),百合1兩,牽牛子(炒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赤芍藥3分,桑根白皮(銼)3分,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陰乾)半兩。
大腸壅結不通,腹脅脹滿膨悶,不下食者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以通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七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3兩。
風瘙癢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