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藥順氣散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: 烏藥順氣散

配方組成

烏藥、沉香、人參、枳殼、陳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弄舌喉風,啞不能言,常將手拿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二: 烏藥順氣散

配方組成

半夏1兩,川芎半兩,黃耆半兩,枳殼半兩,麻黃半兩,白茯苓半兩,人參半兩,枳實半兩,官桂3錢,白朮1兩,白芍藥1兩,甘草3錢,當歸半兩,防己1兩,蒼朮半兩(米泔浸7次7日),天台烏藥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口眼斜,四肢軟弱疼痛,並一切風溼疼痛之疾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水2盞,加生薑7片,棗子2個,煎8分,去滓澄清,加麝香1捻,同煎熱,細細呷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六引《德生堂方》: 烏藥順氣散

配方組成

麻黃(去根節)2兩,陳皮(去白)2兩,烏藥2兩,川芎1兩,殭蠶(炒,去絲嘴)1兩,枳殼(麩炒)1兩,甘草(炒)1兩,白芷1兩,桔梗1兩,天麻1兩,全蠍(微炒)1兩,獨活(去蘆)1兩,羌活1兩,防風1兩,細辛(去土)1兩,乾薑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疾,攻注四肢,骨節疼痛,遍身頑麻,頭目旋暈;癱瘓,語言謇澀,筋脈拘攣;腳氣,步履艱難,腳膝軟弱;婦人血氣,老人冷氣上攻胸膈,兩脅刺痛,心腹膨脹,吐瀉腸鳴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5錢,水盞半,加生薑3片、大棗1個。同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;如碾為末者,每服2錢,好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六引《德生堂方》。

《點點經》卷一: 烏藥順氣散

配方組成

烏藥1錢5分,蒼朮1錢5分,當歸1錢5分,陳皮1錢5分,香附1錢5分,薑黃5分,腹皮1錢,良姜1錢,枳殼1錢,吳萸1錢,黃柏1錢,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胸膈氣痛。

使用方法

生薑、紅曲為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點點經》卷一。

《金鑑》卷七十三: 烏藥順氣散

配方組成

烏藥2錢,橘紅2錢,枳殼(麩炒)1錢,白芷1錢,桔梗1錢,防風1錢,殭蠶(炒)1錢,獨活1錢,川芎1錢,甘草(生)5分。

功效主治

丹毒初起白癍,無熱無痛,遊走不定者,由火毒未發,肌膚外受寒鬱,名為冷瘼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加生薑3片,煎8分服。外用姜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七十三。

《赤水玄珠》卷五: 烏藥順氣散

配方組成

天台烏藥、香附、沉香、砂仁、橘紅、半夏。

功效主治

脹滿痞塞,七情憂思所致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燈心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赤水玄珠》卷五。

《三因》卷二: 烏藥順氣散

配方組成

烏藥(去木)2兩,麻黃(去根節)2兩,橘皮2兩,甘草(炙)1兩,川芎1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1兩,白殭蠶(去絲嘴,炒)1兩,白芷1兩,桔梗1兩,白姜(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氣不順,手腳偏枯,流注經絡,並溼毒進襲,腿膝攣痺,筋骨疼痛,頭目旋暈;癱瘓,語言謇澀,筋脈拘攣;腳氣,步履艱難,腳膝軟弱;婦人血風,老人冷氣,上攻胸臆,兩脅刺痛,心腹膨脹,吐瀉腸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不可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薄荷7葉,煎至7分,空心服。治氣,去薄荷,用杏子2枚同煎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