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通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)2分,升麻2分,赤芍藥2分,黃芩(去黑心)2分,山梔子仁2分,麥門冬(去心,焙)2分,犀角(鎊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枳殼(去瓤,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疽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加生地黃汁半合,同煎至7分,去滓,分2次溫服,食後、臨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甘草(炙)、紫草茸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瘡皰出不快,或黑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8分,煎至6分,去滓,分3次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二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)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,赤芍藥1兩半,白芷3分,山梔子仁1兩,大黃(銼,炒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目傷睛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苦竹葉7片,煎至7分,去滓,加地黃汁1合,更煎2沸,食後溫服,臨臥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一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)1兩,葛根(銼)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鹽炒)1兩,檳榔(銼)1兩,滑石1兩,瞿麥穗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13日,過經不解,臍腹脹滿,小便淋澀,煩悶躁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蔥白2寸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)1分,木香半兩(生),細辛(去苗葉)1分,草豆蔻(去皮)3枚,人參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桃仁(湯,去皮尖)半兩,肉豆蔻(去殼)2枚。

功效主治

氣淋,結澀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兩(銼),石韋(去毛)1兩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,炒),赤茯苓3分(去黑皮),芍藥3分,桑根白皮3分(銼),人參3分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子淋澀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)1兩,赤茯苓3分(去黑皮),桑根白皮3分(銼),射干3分,百合各3分,大腹3枚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腫痛,胸滿心下堅,妨悶刺痛,坐臥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下樸消1錢匕,攪勻,食後溫服,良久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)2兩半,雞蘇葉2兩,石膏(碎)2兩,刺薊根1握(洗,切,焙),生乾地黃(切,焙)3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淋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大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二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)1兩,桑根白皮3分(炙黃色),澤瀉3分,防已3分,赤茯苓3分(去黑皮),石韋(去毛)3分,大腹(微煨,銼)4枚。

功效主治

病後脾腎不足,水道不利,腰腳浮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兩(銼),絡石(碎)1兩,升麻半兩,射干半分,犀角屑半兩,玄參3分,桔梗(炒)3分,山梔子仁半兩,芍藥3分,青竹茹半兩,樸消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熱病,熱毒氣聚於心胸,咽喉閉塞,連舌根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2斤,白楊皮1斤,川升麻半斤,露蜂房4兩,赤芍藥半斤,甘草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發背,初覺似有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3鬥,煮取1鬥,濾去滓,適大熱,用注嘴瓶2-3枚,更互盛湯,高抬手注射腫處,勿令間斷,可1食久。次用暖水注射1食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兩(細銼),黃芩1兩(去黑心),石韋(去毛)1兩,榆白皮2兩(細切),冬葵子(炒)2兩,甘草(炙)3分,白朮1兩半(銼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小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)半兩,冬葵子半兩,燈心(切)1握。

功效主治

小便失血,面色萎黃,飲食不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兩(銼),滑石(碎)1兩,冬葵子2兩。

功效主治

沙石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同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半兩(銼),冬葵子半兩,冬瓜子1兩半,滑石1兩半,瞿麥穗1兩,黃芩1兩,白茅根1握(銼)。

功效主治

小腸客熱,小便淋澀赤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竹葉7片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五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2兩,石韋2兩(去毛),瞿麥穗2兩,冬葵子1升。

功效主治

小便不通。熱淋,小便不利,莖中急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10盞,煎取3盞,去滓,納滑石末1兩,分3次溫服。微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五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)2兩,大黃3兩(銼,生用),滑石3兩,麻子仁1合(研如膏)。

功效主治

大小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將前3味為粗末,與麻子仁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入芒消末半錢匕,更煎2沸,空心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兩(銼)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赤芍藥3分,吳茱萸(湯洗,焙,炒)3分,檳榔(白者,煨,銼)1枚,紫菀半兩(去苗土),郁李仁(去皮尖,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結瘤腹脹,堅硬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煎取7分,空腹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兩(銼),瞿麥穗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半,赤茯苓3分(去黑皮),白茅根3分,大青3分,秦艽(去苗土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黃疸,脾胃積熱,皮肉皆黃,煩躁口苦,小便赤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兩半(銼),桔梗1兩半(炒),桑根白皮1兩半,升麻1兩半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牽牛子(炒)1合,生地黃(切)3兩。

功效主治

久嗽肺熱,咳唾稠濁,胸滿痛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煎取8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二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兩(銼),羚羊角1兩(鎊),芍藥1兩,絡石1兩,升麻2兩,射干1兩半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熱病,喉中閉塞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竹葉7片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二。

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、車前、豬苓、澤瀉、連翹、花粉、金銀花、瓜蔞子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。

注意事項

忌醋、豬頭肉、肝、腸,驢、馬、羊、肉,及房事、氣怒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8錢,水2鍾,加竹葉、燈心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三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2兩,木豬苓2兩,瞿麥1兩,滑石1兩,甘草1兩(炙),芍藥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小腹滿,小便不利,心下痛引脅者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7升,煮取2升,去滓,溫服1升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碎)、桑根白皮(銼,焙)、滑石(研)、芒消、葵子(陳者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諸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,食前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兩(銼),大黃1兩(銼,炒)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大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3-4歲兒每服1錢匕,水1盞半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○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(銼)1兩,升麻1分,大黃(銼,炒)1分,麻黃(去根節)1分,犀角(鎊)1分,石膏(碎)半兩,甘草(炙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脾肺蘊熱,血氣結塞,致患喉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下樸消末1錢匕攪勻,再煎1-2沸,分2次溫服,早食後、臨臥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四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半兩(銼),桑根白皮(炙,銼)半兩,桔梗3分(銼,炒),赤芍藥3分,葶藶子1兩(隔紙炒),白茅根(微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服石人,水氣內積,面目腿膝腫硬,小便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,空腹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四。
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分,石菖蒲1分,防風1分,北梗1分,桑螵蛸1分,全蠍1分,直殭蠶1分,甘草(並炒)1分,南星(略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諸風失音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字,加紫蘇3葉、生薑3片,煎熟與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七十八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2兩(銼細)。

功效主治

因感風溼,得白虎歷節風,遍身抽掣疼痛,足不能履地。行痺、痛痺、著痺。

使用方法

以長流水煎汁,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七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六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1兩,鍾乳1兩,漏蘆(去蘆頭)2兩,栝樓根1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乳汁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黍米1撮同煎,候米熟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六。

《痧脹玉衡》卷下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牛膝3錢,丹皮1錢,細辛1錢,連翹1錢,金銀花1錢,澤蘭1錢,白及1錢,蒲黃1錢,木通1錢,延胡索1錢。

功效主治

太陽小腸經痧,痧盛成均子,小腹大痛,每每左臥,左足不能屈伸,痧筋不現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加童便微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痧脹玉衡》卷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八: 木通湯

配方組成

木通、石菖蒲、防風(去蘆頭)、枳殼、全蠍(焙)、殭蠶(焙)、甘草、木香、南星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癇愈不能語。小兒急驚初發。及血滯於心,心竅不通,語言不出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加豬心2片,或紫蘇、生薑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