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瓜煎丸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: 木瓜煎丸

配方組成

巴戟天1兩(去心),肉蓯蓉1兩(酒浸3宿,切,焙乾),大附子1兩(炮),補骨脂(微炒)1兩,椒紅2兩,牛膝3分,茴香3分,防風3分,木香3分,青橘皮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淨硇砂半兩,木瓜肉6分,酒3升,於銀器內熬成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○引《博濟》: 木瓜煎丸

配方組成

木瓜(去子,蒸令熟)2枚,黑豆(揀細緊者)1升,陳皮(酒浸,去白)4兩,吳茱萸4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4兩,桂(去粗皮)1兩,芎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肉豆蔻(去殼)1兩,檳榔(銼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臟腑虛弱,眼目昏暗,腰膝無力,或腦冷痠痛,飲食減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先煮黑豆令熟,浥幹,卻入陳皮、木瓜、吳茱萸3味拌勻,用好酒1升,入豆內煎泣幹漉出,令爛研似麵糊,然後將附子以下6味,搗羅為末,入在前膏內攪和令勻,再杵得所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至20丸,空心、夜臥鹽湯送下。候見效即減5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○引《博濟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一: 木瓜煎丸

配方組成

木瓜3枚(開頂去瓤作[穴瓦]子,入硇砂末,用新罐子盛蒸爛研),菊花3兩(蒸),地骨皮3兩,骨碎補3兩,牛膝3兩(酒浸,切焙),吳茱萸(湯浸焙炒)3兩,胡椒1兩,蓽澄茄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肝虛損,腰膝無力疼痛,及婦人虛冷,赤白帶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3錢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一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: 木瓜煎丸

配方組成

甜瓜子(炒)1兩,天麻1兩,薏苡仁1兩,乳香半兩(別研),白龍骨半兩(去沙)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腫滿不仁,或時作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與乳香攪勻,用大木瓜1枚,酒1升,同熬膏子(如無新木瓜,以幹木瓜2兩為細末,熬膏子亦可)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或食前煎紫蘇葉湯送下;或溫酒送下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八引《十便良方》: 木瓜煎丸

配方組成

木瓜1個,艾葉1兩,椒子49個,乾薑、炮附子各等分(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瀉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以木瓜切去蓋子,入艾葉、椒子,蓋定籤之,入瓷器內以好醋1升煮幹,去艾並椒,研木瓜為糊,用和乾薑、炮附子末(不拘多少)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八引《十便良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: 木瓜煎丸

配方組成

木瓜3枚(大者,切開頂,去瓤作甕子,入硇砂末,用新罐子盛,蒸如稀餳,爛研),硇砂半兩(水煎成霜),羌活2兩(去蘆頭),菊花2兩(蒸),地骨皮2兩,骨碎補2兩,牛膝2兩(酒浸、切,焙),吳茱萸(湯浸,焙炒)2兩,胡椒1兩,蓽澄茄1兩,訶黎勒1兩(煨,去核),桂1兩(去粗皮),葫蘆巴1兩,補骨脂1兩(炒),巴戟天1兩(去心),人參1兩,乾薑半兩(炮)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肝虛損,腰膝無力疼痛,及婦人虛冷,赤白帶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杵16味為末,以木瓜、硇砂膏和勻,入熟蜜少許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、夜臥溫酒送下。每2日加1粒,至40丸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: 木瓜煎丸

配方組成

木瓜(去皮瓤,切作片子秤)1斤半,牛膝1斤(酒浸潤,去苗,切,焙),天麻1斤(銼),幹蠍1斤(去土,炒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毒註腳膝,筋脈拘急,行步艱難,骨肉痠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木瓜外,搗羅為末。先將木瓜以瓷器盛,甑內蒸令爛,並留蒸下汁一處候冷,旋入汁沙盆內,將木瓜研細為膏,次將3味藥末入膏中同和勻,更入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加至50丸。空心、食前鹽酒或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