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減六味丸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六: 加減六味丸

配方組成

六味丸(去山茱萸),葳蕤4兩。

功效主治

陰虛咳嗽,吐血骨蒸,及童勞晡熱消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六。

《會約》卷十四: 加減六味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3-5錢,山藥2錢,茯苓1錢,棗皮1錢半,杜仲(鹽水炒)2錢,枸杞2錢,五味3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女腎虛腰痛,或入房不節,致傷胞系而痛,脈大而空,兩尺更甚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會約》卷十四。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卷五: 加減六味丸

配方組成

六味地黃丸(去澤瀉),茯苓1兩,蓮鬚1兩,龍骨1兩,線膠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虛夢遺,關元不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卷五。

《類證治裁》卷七: 加減六味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2兩,茯苓2兩,丹皮2兩,山茱萸2兩,山藥2兩,蓮鬚2兩,芡實2兩,菟絲子2兩,龍骨1兩,牡蠣1兩,澤瀉1兩,五味子5錢。

功效主治

勞倦傷中氣,酒色傷腎陰,尿濁或赤或白,尿短欠而無痛澀者。

炮製方法

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類證治裁》卷七。

《醫學心悟》卷四: 加減六味丸

配方組成

大熟地(九蒸、曬)3兩,大生地(酒洗)3兩,山藥(乳蒸)1兩5錢,茯苓(乳蒸)1兩5錢,丹皮(酒蒸)1兩5錢,澤瀉(鹽水蒸)1兩,當歸(酒蒸)2兩,白芍(酒炒)2兩,柏子仁(去殼,隔紙炒)2兩,丹參(酒蒸)2兩,自敗龜版(浸去牆,童便炙酥,研為極細末)4兩,遠志(去心,甘草水泡,蒸)4兩。

功效主治

痔瘡,懸癰,髒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金釵石斛4兩、金銀花12兩熬膏,和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早服4錢,淡鹽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心悟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