茱連丸

《直指》卷十四: 茱連丸

配方組成

吳茱萸(揀淨)、黃連(去須,半寸一截,同炒熟,分為二處)。

功效主治

赤白痢。痞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,陳米飲送下。赤痢專服黃連;白痢專服茱萸;赤白痢並服。或多或少,以意增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十四。

《會約》卷十引丹溪方: 茱連丸

配方組成

黃連(土炒)1兩半,吳茱萸(泡,焙)1兩,陳皮1兩2錢,蒼朮(米泔浸)1兩2錢,黃芩(土炒)1兩2錢,桔梗1兩2錢,茯苓1兩2錢。

功效主治

嘔酸,吞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神曲糊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少用開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會約》卷十引丹溪方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七: 茱連丸

配方組成

黃連(去須)、吳茱萸(湯泡7遍)、罌粟殼(蜜炙,去頂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洩瀉及赤白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食前服30-50丸,洩瀉,米飲送下;赤痢,甘草湯送下;白痢,乾薑湯送下;赤白痢,甘草、乾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七。

《魯府禁方》卷一: 茱連丸

配方組成

蒼朮(米泔水浸,炒)1兩,陳皮1兩,白茯蒼(去皮)1兩,半夏(湯泡透,切片,薑汁炒)1兩,黃連(姜炒)1兩半(夏月倍用),吳茱萸(炒,冬月倍用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鬱積,吞酸吐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蒸餅水打稀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後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魯府禁方》卷一。

《活幼口議》卷二十: 茱連丸

配方組成

土黃連(去須)1兩,吳茱萸1兩,陳皮半兩(去白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夏月暴瀉注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口議》卷二十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