恆山3分,甘草3分(生用),鱉甲3分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,石膏3分,柴胡3分(去苗),知母3分。
傷寒4日,太陰初受病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淡竹葉10片,煎至6分,去滓,溫服之,不拘時候。當吐頑涎,後即服和氣治中湯。
《聖惠》卷九。
真恆山、幹青蒿、烏梅、赤芍藥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瘧疾。
上為末。
每服5錢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露1宿,於發日五更服,如虛日溫過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七引《經效濟世方》。
恆山5分,乾漆4分,牡蠣2分,杏子仁2分。
三十年瘧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酒調服,1日3次。
《醫心方》卷十四引《效驗方》。
恆山1兩,茵陳1兩,赤茯苓1兩,知母1兩,鱉甲1兩(塗醋炙令微黃,去裙襴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瘧黃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豉49粒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五。
恆山1兩(銼),柴胡1兩(去苗),梔子仁1兩,石膏2兩,烏梅肉3-7枚(微炒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蜀漆2兩,鱉甲2兩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。
心瘧,令人心煩,渴欲得飲水,寒熱不歇,乍來乍去,不思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入竹葉2-7片,豉50粒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二。
恆山1兩,烏梅肉1兩(2-7枚,搗),香豉1合,蔥白1握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,麩炒微黃)。
腎熱為瘧,令人悽悽,腰脊痛,宛轉大便難,忽然手足寒。
上銼細。
都以水2大盞,煎至1盞半,去滓,分為3服,於欲發時前服盡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二。
恆山半兩,硃砂1分(細研),烏梅肉半兩(生用)。
痰實瘧,發歇寒熱不定。
上為散,入硃砂研勻。
每服1錢,於發前以醋湯調下。以吐為度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二。
恆山半兩,川大黃半兩,桂心1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小兒瘧疾,痰壅煩悶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,未發前溫服,得吐利為度;如未吐利,再服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恆山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),黃芩半兩,烏梅14枚(微炒),石膏1兩(搗碎)。
妊娠瘧疾。
上銼細。
以酒1大盞,水1大盞相和,浸1宿,平旦煎至1盞,去滓,分為2服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常山1兩,雲母粉2兩。
痰飲頭痛,往來寒熱。
上為散。
每服1方寸匕,熱湯送服。吐之,止;吐不盡,更服。
方出《千金翼》卷十九,名見《聖惠》卷四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