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頭翁2兩,厚朴2兩,阿膠2兩,黃連2兩,秦皮2兩,附子2兩,黃柏2兩,茯苓2兩,芍藥2兩,乾薑3兩,當歸3兩,赤石脂3兩,甘草3兩,龍骨3兩,大棗30個,粳米1升。
赤滯下血,連月不愈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2升,先煮米令熟,出米,納藥煮取3升,分4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五。
白頭翁2兩,乾薑2兩,甘草(炙)1兩,當歸1兩,黃連1兩半,秦皮1兩半,石榴皮1兩(生者2兩)。
寒痢急下及滯下。
上切。
以水8升,煮取3升,分為4服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五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白頭翁2兩,黃柏3兩,黃連3兩,秦皮3兩。
熱痢,痢疾腹痛,裡急後重,肛門灼熱,便下膿血,赤多白少,渴欲飲水,及噤口痢。現用於細菌性痢疾,阿米巴痢疾,阿米巴性肝膿腫;厥陰下利,屬於熱者,下重,便膿血;眼目鬱熱,赤腫陣痛,風淚不止;噤口痢,熱氣上衝,腸中逆阻似閉,腹痛在下尤甚。
忌豬肉、冷水。
以水7升,煮取2升,去滓,溫服1升,不愈更服1升。
《傷寒論》。
白頭翁(劉寄奴花亦可)2兩,甘草2兩,阿膠2兩,黃連3兩,柏皮3兩,陳皮3兩。
產後下痢虛極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碗半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服,日3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五。
黃連(去須)1兩,白頭翁半兩,酸石榴皮(炙)半兩,犀角(鎊屑)半兩(一方無犀角)。
小兒熱毒下痢如魚腦,手足壯熱。
上藥治下篩。
1-2歲兒,每服半錢,水7分,煎至4分,去滓,分溫2服,空心、午間、晚各1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七。
白頭翁2兩,黃連3兩,柏皮3兩,椿皮3兩。
熱痢滯下,下血連月不愈。
上銼為散。
每服4大錢,水1盞,煎7分,去滓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二。
白頭翁、秦皮、黃連各等分。
協熱自利,小便赤澀,熱痢下重。
《明醫指掌》卷四。
白頭翁2兩,黃連3兩,黃柏2兩,陳皮2兩。
溼熱痢疾。
上(口父)咀。水1鬥,煮5升,去滓,每服1升。
《杏苑》卷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