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膈湯
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二十三引《經驗後方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八四: 快膈湯

配方組成

青橘皮4兩,鹽1兩(分作4份,1份用鹽湯浸青橘皮一宿,漉出,去瓤,又用鹽3份一處拌勻,候良久,銚子內炒微焦,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膈下冷氣,及酒食飽滿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半,茶末半錢,水1盞,煎至7分,放溫常服。不用茶煎,沸湯點亦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二十三引《經驗後方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八四。

《辨證錄》卷六: 快膈湯

配方組成

白芍1兩,當歸1兩,熟地1兩,柴胡1錢,甘草1錢,生地2錢,麥冬2錢,枳殼3錢,半夏3錢。

功效主治

肝火鬱結不伸,悶煩躁急,吐痰黃塊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辨證錄》卷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四引《十便良方》: 快膈湯

配方組成

生薑2斤(切片,米泔浸3日,曬令半乾),丁香皮3兩(銼),甘草6兩(切如大豆),鹽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飲酒過多,胸膈不快,嘔吐涎沫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淨銚一枚,先入鹽炒熟;次下姜,候姜稍乾脆;次下甘草,炒色赤;次下丁香皮同炒,不得焦紫色為度。乘熱入新瓷瓶,密封不得透氣,三日後開,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佛湯點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四引《十便良方》。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: 快膈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1兩,青皮(去白)1兩,縮砂仁1兩,烏藥1兩,良姜(銼,用東壁土炒)1兩,香附子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胸膈不快,飲食少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空心溫鹽湯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四引《經驗良方》: 快膈湯

配方組成

白朮(炒)1兩,丁香2錢半,香附子(炒)2錢半,草果仁半兩,訶子(炮)半兩,半夏(湯泡2次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脘停痰,膈中留飲,心頭不快,時復有聲,或飲食後、或早起口吐清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個,煎7分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四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