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捶膏

《魯府禁方》卷四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赤杆蓖麻子49個,杏仁49個,黃丹1錢,軟黃香2兩,沒藥1錢,乳香1錢半,輕粉5分,麝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無名腫毒,及發背初起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搗千捶,收瓷器。絹攤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魯府禁方》卷四。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1錢,冰片5分,制乳香1錢5分,制沒藥1錢5分,樟腦1兩,銀硃1錢,白蠟1錢5分,蔥制松香4兩,蓖麻子肉1兩。

功效主治

疾病臁瘡,小兒鱔攻頭。

炮製方法

各取淨末,先將蓖麻子肉研爛,和松香置石臼內,同打至2味和勻,再將餘藥放入,邊打邊拌,至細膩、顏色透明為度,約成膏6兩。

使用方法

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杭州方)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白膠香16兩,蓖麻子20兩,乳香1兩2錢,沒藥1兩2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,瘡瘍,疔毒、瘰癧,癩癬,臁瘡,小兒熱癤,一切無名腫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細末,和勻,打一千捶後,再加銀硃2兩5錢、麝香8分,拌勻,攤油紙上,貼於患處。

使用方法

外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杭州方)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六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蓖麻49粒,杏仁49個,山豆仁49個,胡桃仁49個,楓香脂4兩,乳香2錢半,沒藥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無名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1處,捶一千下成絲者,新水拔之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六。

《解圍元藪》卷四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60粒,江子60粒,蓖麻子60粒,銅青4兩,松香4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風腫脹,黑瘡,手足脹大者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前3味搗千杵,加後2味,再搗成膏。如干,加香油少許,放水中。

注意事項

忌見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解圍元藪》卷四。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四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天麻子(肉)1兩,杏仁(去皮)7錢,雄黃5錢,乳香7錢,沒藥7錢,輕粉3錢,白及2兩(俱另為末),松香1斤(另末)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麻油打成膏,在淨室捶之,攤貼。

使用方法

攤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四。

《青囊立效秘方》卷一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銀硃1錢,硃砂1錢,康青1錢,洋莊1錢,炙乳香1錢5分,炙沒藥1錢5分,明雄1錢,輕粉1錢,蜂窩1錢,大蜈蚣2條,全蠍7個,斑蝥2錢,松香8錢(水煮半天),火消3錢,月石2錢,磁石1錢,蟾酥1錢5分,杏仁2錢,番八仁3個,荔枝核3個,巴豆仁2錢,蓖麻仁1兩5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般疔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末,另以巴豆仁、杏仁、蓖麻仁、松香搗爛,再將藥末和勻,捶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以少許貼患上,外蓋膏藥。過3-5日自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青囊立效秘方》卷一。

《瘍科綱要》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蓖麻子(去殼,取淨白肉)1斤,大天南星1兩(研),乳香2兩,沒藥2兩(制好,去油,研細),急性子2兩(研),銀硃2兩,血竭2兩(研),上元寸3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瘍高腫,將欲成膿,又陽發初起,來勢迅速,乳瘍乳發,胸臂諸癰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以蓖麻子石臼中捶極細,不見白星,如醬,乃入後7味細末,緩緩杵勻,瓷器密收聽用。

使用方法

癰瘍內挾肝膽相火,不能用五瘟丹及溫煦薄貼者,宜以此膏合清涼薄貼用之。未成可消;己成即提膿高腫,易於針潰,捷驗異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綱要》。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白松香1斤,蓖麻仁300粒,杏仁300粒,銅青3兩,乳香1兩半,沒藥1兩半,輕粉2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般癰毒,無名惡瘡,及腹中痞塊、瘧疾。

炮製方法

共入石臼內,向日下,以木杵捶成膏。如燥,少加香油捶之,瓷器收貯。

注意事項

每用忌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宜於湯內溶化,紅絹攤開貼之。癰瘡末成者散,已成者拔毒追膿。如腹中痞塊及瘧疾,貼大椎及身柱穴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。

《吉人集驗方》下集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貝母子2兩,制松香1兩,阿魏6錢,兒茶4錢,銀硃6錢,沒藥6錢,炙文蛤8錢,掃盆3錢,川烏3錢,草烏3錢,生南星4錢,生半夏4錢,炙甲片5錢,桂心2錢,腰黃6錢,公丁香6錢,母丁香6錢,土狗6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發背,疔瘡流注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貝母子、松香外,餘藥共為細末,另將貝母子、松香打爛,再入藥末拌和,打千捶成膏。以滾水隔湯熔化,攤貼之。

使用方法

外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吉人集驗方》下集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六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瀝青1斤6兩,杏仁49粒,乳香1兩,沒藥1兩,輕粉2錢,香油5兩,黃蠟4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將瀝青、香油、黃蠟同熔化,攪勻,卻入前4味,取出,於石上捶千餘下。

使用方法

用紅絹攤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六。

《種福堂方》卷三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松香(鍋內溶化,傾入清水內片時,揉白取用)約1斤,蓖麻子6兩(淨),柏油2兩,白蠟2兩,大黃2兩,銀硃2兩,左顧牡蠣2兩(用粗草包好,入火內煨,存性)。

功效主治

無名腫毒及己潰者。

炮製方法

捶膏之法:在光平青石下,先將松香1-2兩,與蓖麻1-2兩,鋪於石上,用鐵錘打碎,幹則加蓖麻,溼則加松香,餘藥亦漸漸摻入,捶極細膩為度。遇無名腫毒,攤貼。

注意事項

忌見火,須隔湯燉軟攤之。

使用方法

用麝香少許,初起者1張便效。若己潰者,用阿魏少許,即止痛,且易收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福堂方》卷三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十八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49粒,蓖麻仁49粒,琥珀(燈心同研)3分,冰片3分,珍珠(豆腐包煮)6分,麒麟竭6分,當門子6分,乳香(去油)6分,沒藥(去油)6分,銅綠6分,黃丹6分,龍骨6分,輕粉6分,水安息(龍眼肉大)3塊,松香(入鍋內,小火化開,用麻布濾去滓,冷定,用豆腐水煮數次,再用綠豆湯煮3次,又用蔥、韭、生薑汁各1鍾,煮幹,研細末)8錢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杏仁、蓖麻搗如泥,次將前藥細末逐漸加入,捶千餘下,用大紅緞攤貼。

注意事項

忌見火。

使用方法

瘰癧初起,貼之自消;將潰貼之,毒從毛竅中出,不致穿潰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十八。

《急救經驗良方》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鮮桃仁1兩,松香3兩,樟腦3錢,硃砂5分。

功效主治

大小火癤,及初起紅腫疼痛麻癢之癤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桃仁搗碎,入松香再搗,後入樟腦、硃砂,同搗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量癤大小貼之,1日1換。輕者消化,重者出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急救經驗良方》。

《惠直堂方》卷四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長夏枯草1斤,北蓖麻肉240粒,甜杏仁240個,核桃肉16個(俱去粗細皮),輕粉2錢,銅青2錢,松香末1斤,黃佔2兩,乳香6錢,沒藥6錢,兒茶末6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毒諸瘡,未潰及已潰者。

炮製方法

將長夏枯草煎汁,入北蓖麻肉,甜杏仁、核桃肉,候熟,取起搗爛。又將輕粉、銅青二物,用袋盛,入汁煮熟,撈起為末。後入松香末,煮幹,又入黃佔攪勻。離火,入乳香,沒藥,兒茶末,並前煮熟藥5味,共入臼搗千餘下,收貯。

注意事項

臁瘡、楊梅毒不貼。

使用方法

重湯攤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惠直堂方》卷四。

《經驗廣集》卷四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松香半斤,蓖麻仁1碗,杏仁49粒,銅青1兩,乳香1兩,沒藥1兩。

功效主治

鼠瘡年久不愈者,及一切惡瘡腫毒。

炮製方法

用鍋化開松香,倒石板上,冷定,先將二仁捶為泥,方入乳、沒等藥,共搗三千餘下,如干,入麻油少許,搗勻成膏,入瓷器。用時隔湯化開,攤貼。

注意事項

婦人下部忌用,有蓖麻恐墮胎也。

使用方法

外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經驗廣集》卷四。

《醫燈續焰》卷十三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瀝青1兩,杏仁(去皮)13粒半,蓖麻仁49粒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同搗爛,初搗甚燥,如不能成膏者,搗千下,則漸柔粘矣。

使用方法

用布攤貼,未潰可消,已潰出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燈續焰》卷十三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南京方)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蓖麻子肉5兩,松香10兩,銀硃2兩,杏仁2兩(研細末),廣丹2兩,輕粉1兩(乳細),茶油2兩。

功效主治

癰瘍熱癤,初起未潰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蓖麻子肉捶融如泥,再將餘藥緩緩加入,須捶之極透後,放入茶油,再打成膏,捶數以愈多愈佳,隔水燉化,用油紙攤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南京方)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七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嫩松香4兩,巴豆仁5粒,蓖麻仁7錢,杏仁(去皮)1錢,乳香(去油)1錢,沒藥(去油)1錢,銅綠1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疔毒初起,瘰癧,小兒鱔拱頭,臁瘡久不收口。

炮製方法

共入石臼內,搗二千餘下,即成膏矣。

使用方法

取起,浸清水中。用時,隨瘡大小,用手捻成薄片,貼瘡上,以絹蓋之。癰疽疔瘡,初起即消,如治瘰癧,連根拔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七。

《證治寶鑑》卷九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松香8錢,杏仁20粒(去皮尖),乳香6錢,沒藥6錢,輕粉6錢,麝香6錢,珍珠6錢,血竭6錢,銅綠6錢,黃佔6錢,蓖麻子20粒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極細末,攪和,用瓷杵缽搗成膏。

注意事項

宜清心寡慾,薄滋味。膏藥不見火,不犯鐵器。

使用方法

隨癧大小,用緞子捏軟,貼之。己潰能斂,未潰能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寶鑑》卷九。

《回春》卷八: 千捶膏

配方組成

松香(明淨者,為末)不拘多少,蓖麻子仁。

功效主治

瘡瘍。

炮製方法

同入石臼內,搗爛成膏。如稀則加松香,如稠則加麻仁。須要稀稠得所,取出入水中,扯拔數次,再入乳香、沒藥、血竭、孩兒茶,各為末少許,再扯令勻,瓷器收貯。每用時,重湯化開,綿帛攤上。

使用方法

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