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根灰3兩,牛皮膠灰2兩,麻(米凡)灰2兩。
傷折骨碎,割刺皮肉,有瘡口出血不止。
上為細末。
敷瘡口上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六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一。
巴豆(去殼)、杏仁(去尖)、半夏等分。
小兒咳嗽。
上用瓷盒盛,以赤石脂閉口,炭火煅令透赤,取出放冷,為細末。
2歲兒每服半錢匕,淡生薑湯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七引《博濟》。
幹蝦蟆(燒)1分,白礬(燒)1分,皂莢子(燒)1分。
小兒臍溼,逾月不止。
上為細末。
少少敷臍中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七。
側柏葉(焙,為末)5錢,棕櫚(燒存性,勿令白色)3錢,桐子(燒作炭)2錢。
崩中。
上為末。
分作2服,空心米飲調服。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三引楊氏方。
敗棕、棕皮、桎木葉。
血崩。
上藥燒灰存性。每服2錢,酒煎至7分,空心服;要為丸,酒煮糊丸,黃丹為衣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