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效散

《回春》卷四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生地黃(酒洗)、赤茯苓(去皮)、滑石、牛膝(去蘆)、山梔、麥門冬(去心)、枳殼、黃柏(酒炒)、知母(酒炒)、扁蓄、木通各等分,甘草減(生)。

功效主治

淋症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燈草1團,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四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五引黃賓江方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川槿皮4兩,斑蝥1錢,半夏5錢,木鱉子(去殼)5錢,檳榔5錢,雄黃3錢,白砒1錢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癬瘡,並年久頑癬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成片,另將雄、砒細研,共合1處。用井水1碗,河水1碗浸,曬3日,露3夜。

使用方法

將藥水用鵝翎掃疥上,百發百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五引黃賓江方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麥冬3兩(去心,糯米拌蒸),烏梅肉5兩。

功效主治

痢後大渴,脈虛數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米飲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。

《醫統》卷八十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斑蝥(去頭足,面炒)21個,荊芥穗、黑牽牛、直殭蠶(炒去絲嘴)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五更好酒調下。日中當利,惡物如不下,次日五更再進1服;更或不下,第3日五更先吃秫米粥1碗,次服此藥,其毒決下;如小便痛澀,以蔥茶解之,或煎木通燈心湯利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八十。

《醫統》卷十八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葶藶(隔紙炒)5分,草龍膽5分,山梔子5分,茵陳5分,枳實5分,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黃疸。

使用方法

水2盞,加生薑3片,煎8分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十八。

《宣明論》卷九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川烏頭1兩(生),天南星半兩(生)。

功效主治

五勞七傷,勞役肌瘦,不思飲食,喘嗽不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蘿蔔8塊,如母指大,以水煮熟,去滓,食後嚼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宣明論》卷九。

《金鑑》卷七十四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川槿皮4兩,海桐皮2兩,大黃2兩,百藥煎1兩4錢,巴豆(去油)1錢5分,斑蝥1個(全用),雄黃4錢,輕粉4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久年頑癬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入口。

使用方法

用陰陽水調藥,將癬抓損,薄敷。藥幹必待自落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七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、生地膽草、生龍膽(並研絞取汁,三停共1盞,同浸橫紋甘草末1兩,候汁盡陰乾)、菠薐(紫葉肥者,去莖陰乾)半兩,龍腦1錢(研),牛黃半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熱盛,狂躁悶亂,欲發黃及發瘡疹,熱毒氣盛,口乾煩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甘草、菠薐為末,與龍腦、牛黃合研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研林擒絞取汁,新汲水相和調服。如心煩躁熱,及欲發黃,即別入龍腦少許,和雞子清調服。小兒服1錢或半錢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。

《直指》卷十六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葶藶子(隔紙炒)、龍膽草、山梔仁、山茵陳、黃芩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黃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新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十六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一引《澹寮方》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附子1只(生,去皮,切作數片,用生薑自然汁一大盞浸1宿,慢火炙幹,再浸再炙,候滲盡薑汁為度),高良薑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氣虛頭疼,嘔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熱物少時。

使用方法

臘茶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一引《澹寮方》。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鹽豉(炒幹)。

功效主治

蜘蛛咬著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油調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。

《梅氏驗方新編》第七集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芥穗1錢,防風1錢,連翹1錢,防己1錢,銀花1錢,槐花1錢,花粉1錢,皂刺1錢,白芷1錢,木通1錢,木瓜1錢,白鮮皮1錢,大楓藤1錢,制蒼朮1錢,甘草5分,番白草5分,大黃2錢,土茯苓4兩。

功效主治

梅瘡高腫稠密,溼熱盛,形氣實者。

使用方法

酒為引,服後靜臥以取汗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梅氏驗方新編》第七集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六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蒼朮2兩,木賊(去節)2兩,青鹽1錢,川椒1兩(童便浸一宿)。

功效主治

冷淚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大錢,空心以溫酒或沸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六。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南硼砂2錢5分,輕粉1錢,麝香5分,斑蝥40個(去頭翅),巴豆5個(去皮心膜),白檳榔1個。

功效主治

久患瘰癧不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取雞子清2個去黃,調藥勻卻,傾在雞子殼內,溼紙數重糊定,無令透氣,坐飯甑內與飯一處蒸,飯熟取藥,曬乾,為極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婦人有胎,不可服。

使用方法

用時相度虛實,虛人每服半錢,實人每服1錢,並用炒生薑酒下。五更初服藥,至平明取下惡物,如覺小腹內疼痛,便用苘麻子燒灰入沒藥等分,同研細,用茶調下1錢,便入大腸。其取下惡物,如爛肉老鼠兒及新成卵內雀兒,是藥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九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青橘皮(去白)、陳橘皮(去白)、常山、神曲、地龍(去土)、檳榔、栝樓、甘草(炙)、秦艽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山嵐瘴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油膩、豬、犬、魚、腥、羊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,煎至7分,通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九。

《衛生寶鑑》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、大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口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臨臥幹貼。瀝涎盡,溫水漱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鯽魚1條(去腸,入頭髮不拘多少,燒為灰)。

功效主治

下注瘡爛肉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蔥洗瘡口,次以藥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。

《產乳備要》: 必效散

配方組成

棕皮(燒)2兩,木賊(去節,燒存性)2兩,麝香1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調,及崩漏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產乳備要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