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松(炒)80兩,益智仁(炒)60兩,香附子(炒,去毛)120兩,丁香皮120兩,甘草(炒)120兩,蓬莪術(煨,乘熱碎)20兩,縮砂仁20兩。
中酒吐酒,嘔逆咽酸,氣膈食噎,飲食不下,冷涎翻胃,腹脹脾疼,遠年茶酒食積,眼瞼俱黃,赤白痢疾,脾毒洩瀉。婦人脾血氣,小兒疳氣。鬱怒憂思,或因閃挫撲,一切氣滯腰痛。
上為末,水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20丸,溫酒、薑湯、熟水任下:或氣脹滿,磨烏藥水煎湯下;或酒食過度,頭眩噁心,胸膈滿悶,先嚼20丸,後吞20丸,生薑、紫蘇湯送下。
《局方》卷三(紹興續添方)。
香附子(炒)2兩,京三稜(炮,切)1兩,丁香皮1兩,縮砂仁1兩,蓬莪術(煨,切)1兩,益智仁1兩,甘松(洗去土,焙乾)半兩,甘草(微炙)半兩。
中酒惡心,膈脘不快,嘔吐酸水,不思飲食。
上為細末,煮小粉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0-70丸,細嚼1半,吞1半,溫熟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六。
香附(去毛)、縮砂、益智(去殼)、陳皮、蓬術(俱炒用)、丁皮、甘松。
小兒諸寒之病。
上為細末。薑汁糊為丸,如黍米大服。
口服。
《痘疹金鏡錄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