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蒙花(淨)、石決明(用鹽同東流水煮1伏時濾出,研粉)、木賊、杜蒺藜(炒去尖)、羌活(去蘆)、菊花(去土)各等分。
風氣攻注,兩眼昏暗,眵淚羞明,瞼生風粟,隱澀難開,或癢或痛,漸生翳膜,視物不明,及患偏頭疼,牽引兩眼,漸覺細小,昏澀隱痛,並暴赤腫痛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臘條清調下。
《局方》卷七。
密蒙花1兩,楮實半兩,蒺藜子(炒去角)半兩,甘菊花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蛇蛻半兩,甘草(炙,銼)1分。
肝熱目澀,磣痛昏暗,視物不明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臨臥、食後溫水調下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六。
人參、荊芥穗、當歸、赤芍、川芎、密蒙花、藁本、黃芩(炒)、蟬蛻、升麻、白蒺藜、梔子仁、石決明。
小兒痘疹收靨後,餘毒歸肝,兩目紅腫。
水煎服。
《片玉痘疹》卷十二。
密蒙花(酒洗)5錢,谷精草5錢,蟬蛻(去足翅)5錢,月砂1兩。
小兒痘疹,斑瘡入眼,惟在黑輪上,或掩瞳仁者。痘後翳膜不退,羞明怕熱。
上為末。
用豶豬肝1兩,竹刀披破,每用藥1錢擦在內,水煮肝熟,飲汁食肝。
《片玉痘疹》卷十二。
羚羊角1兩(水煮,銼,炒幹),人參1兩,密蒙花2兩,覆盆子1兩,蠐螬(醋浸)1兩,茺蔚子半兩,決明子半兩,地膚子1兩,甘草1兩,枸杞子1兩,菊花半兩,槐花半兩。
十六般內障,多年昏暗,及近日不明,淚出眩爛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食後用飯飲調下。
《得效》卷十六。
密蒙花、羌活、菊花、石決明、木賊、黃柏、白蒺藜、黃芩、蔓荊子、青葙子、枸杞子。
拳毛倒睫。
每服3錢,茶送下,水煎亦可。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密蒙花、羌活、菊花、蔓荊子、青箱子、木賊、蒺藜、石決明、枸杞子各等分。
肝膽虛損,眼羞明怕日,瞳仁不清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食後清茶送下。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密蒙花2兩,當歸2兩,川芎2兩,砂仁8錢,桔梗4兩,防風4兩,薄荷5兩,黃芩20兩,甘草10兩。
風眼。
上(口父)咀。水煎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五。
蒙花、威靈仙、草決明、羌活、黑附子、大黃、石膏、川椒(炒)、木賊、甘草、蟬蛻、獨活、楮實子、川芎、荊芥、車前子、防風、菊花、黃連、蒼朮。
久患內外障翳,羞明怕日,迎風流淚,腫痛難開,胬肉攀睛,風熱氣障。
加燈心,煎服。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。
密蒙花3兩(別為末),井泉石1兩,青葙子1兩,決明子1兩,車前子1兩。
小兒豌豆瘡入目,痛楚。
上為細末。
上藥與蕤仁散各半錢,羊肝1片,批開摻藥,溼紙裹,煨熟,空心量力食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八引《疹痘論》。
密蒙花、甘菊花、杜蒺藜、石決明、木賊(去節)、白芍藥、甘草各等分。
冷淚昏暗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茶清調下,服半月後加至2錢。
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