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蘇子(微炒)半兩,木香半兩,訶黎勒皮半兩,蘿蔔子(微炒)半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青橘皮1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小兒咳逆上氣,心胸壅悶,不欲乳食。咳逆上氣,因乳哺無度,內挾風冷,傷於肺氣,或呵氣未定,與乳飲之,乳與氣相逆,氣不得下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生薑少許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紫蘇子1兩(微炒),桑根白皮1兩(銼),半夏3分(湯洗7遍去滑),紫菀1兩(洗去苗土),人參3分(去蘆頭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麻黃1兩(去根節),五味子3分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細辛3分,杏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桂心半兩,款冬花半兩,射干半兩,天門冬3分(去心)。
上氣。睡臥不得,攀物而坐,唾血,不能食飲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二。
紫蘇子1兩,杏仁2兩(湯洗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貝母1兩(煨微黃),五味子1兩,訶黎勒皮1兩,木香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咳嗽。心胸氣逆,嘔吐不下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六。
紫蘇葉1兩,桔梗1兩,麻黃(去根節,煮,去浮沫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牡丹皮1兩,連翹1兩。
肺臟多熱,面上生瘡,胸中積滯,或痰唾稠粘,或睡中口內有涎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八引《護命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