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痛丸

《醫學正傳》卷四引丹溪方: 定痛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沒藥、金星草、地龍(去土、炒)、五靈脂、木鱉子(去殼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溫酒磨化下;或只作小丸,溫酒送下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正傳》卷四引丹溪方。

《外科傳薪集》: 定痛丸

配方組成

炙沒藥2錢,炙乳香2錢,甘草1錢,真綠豆1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為丸,硃砂為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傳薪集》。

《簡明醫彀》卷三: 定痛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半(另研),沒藥(並出汗)1兩,羌活1兩,歸尾1兩,兩頭尖(去皮,生用)5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痺風溼流注,骨節疼痛麻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煮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簡明醫彀》卷三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四: 定痛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半兩,木鱉子(去殼)半兩,川烏(炮,去皮臍)半兩,防風(去蘆)半兩,香白芷半兩,五靈脂半兩,地龍(去土,炒)半兩,水蛭(糯米炒熟)3錢,硃砂(水飛)3錢。

功效主治

風虛走注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以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心溫酒送下;婦人紅花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四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三引《澹寮》: 定痛丸

配方組成

草烏、蒼朮、晚蠶沙。

功效主治

走注歷節,諸風軟痛,卒中倒地,跌撲傷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赤土為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三引《澹寮》。

《宣明論》卷十三: 定痛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分,川椒、當歸、沒藥、赤芍藥、芎、自然銅、玄胡。

功效主治

打撲損傷,筋骨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熔蠟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細嚼,酒送下。打撲骨損者,先整骨定用竹夾,然後先用好酒下麻黃3錢,然後服藥;骨碎者,先用竹夾夾定3-5日,依舊小可與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宣明論》卷十三。

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: 定痛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馬藺草(醋炒)1兩,茴香1兩,川楝子(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奔豚上攻,心腹腰背皆痛,或疝氣連睪丸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滾酒送下,連進2服,其痛即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。

《理傷續斷方》: 定痛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半兩(去土),金鈴子1兩(炒,去核),川烏1兩(炮),八角茴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損腰痛不可忍,不問男子、婦人、室女、老幼,並皆治之。血氣凝滯,腳腰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鹽湯酒隨上下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傷續斷方》。

《杏苑》卷七: 定痛丸

配方組成

南星(姜制)2兩,川芎2兩,蒼朮2兩,黃柏(酒炒)2兩,白芷2兩,桃仁1兩半,羌活1兩半,防己(酒浸)1兩半,桂枝1兩半,威靈仙1兩半(酒浸),神曲2兩,紅花(酒浸)2錢5分,龍膽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上中下痛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0丸,空心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