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靈蓋1兩,猢猻頭骨1兩,虎頭骨1兩,硃砂1分(細研),雄黃1分(細研),麝香1分(細研),綠豆粉1分,砒霜1兩(細研)。
瘧疾,發作無時,經久不愈。
上藥生用為末,入後5味、都研令勻,5月5日午時,面向南,以粽子尖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發前以青絹裹1丸,系男左女右臂上,即愈。每丸可治7人,至第7人,以冷醋湯送下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八。
天靈蓋1兩半(以童子小便1升,煮令小便盡,炙幹),地骨皮1兩半,麥門冬2兩半(去心,焙),膩(鐵)粉3分(2兩),赤茯苓1兩半,黃連2兩(去須)。
骨蒸勞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前煎麥門冬湯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天靈蓋3兩(塗酥,炙令微赤),麝香半兩(細研)。
骨蒸勞,顏色憔悴,不思飲食,四肢急馳,翕翕發熱;傳屍勞瘦。
上為末,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前以粥飲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天靈蓋1兩,阿魏半兩,硃砂1兩(細研),麝香1分(細研),白芥子半兩,安息香3分,砒霜1兩(細研),豉1合(炒幹),烏驢蹄1兩,燻陸香3分,綠豆1分,巴豆7枚(去皮心,研),猢猻腦骨1兩,虎糞中骨1兩。
一切瘧,發歇寒熱,神思昏悶,曉夜不得安靜。
上藥生用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端午日午時,煉蜜為丸,如皂莢子大。
忌食熱物。
每發日,男左女右,手心內把1丸;如末止,即以新汲水送下1丸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二。
天靈蓋(如無,即髑髏骨有十字縫者,取中心1片,以茅香湯洗,以安息酒塗炙令黃色),紫河車1枚(頭生兒男兒胞衣是也,於石上用新草鞋踏洗令淨,控幹,以麝香1兩,滲拌令勻,入瓶以泥固濟,如法火煅通赤留性,勿令煅過),石蜥蜴1條(和腸臟醋炙49遍令幹),獺肝1具(薄切,瓦上焙乾),赤足蜈蚣1條(酒浸,炙焦),黃鷹糞1錢,金線蝦蟆(端午日收者,以醋炙令黃,只用頭),蛤蚧1對(酥炙令黃,只取頭尾用)。
傳屍。
上為細末,以醋煮豬膽令熱成膏,和搜為丸,如梧桐子大,即以槐花1錢,芫青1錢,研為末,熟絹篩過,為藥衣,令青黃色。
每服40丸,溫煎生薑湯送下。初更1服,二更初再1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三。
天靈蓋1兩,砒霜半分,胡黃連半兩,人糞半兩,莨菪子1分。
小兒急疳,瘦弱生瘡。
上藥都以黃泥裹,燒令通赤,去泥放冷,取藥,入麝香半分,同研為末,以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服以乳汁研下1丸,不拘時候。1歲1丸,3歲以上不得加服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天靈蓋灰1分,蟾酥1片(如柳葉大),汗襪灰1分,砒霜半分,麝香1分,驢蹄護幹灰1分。
小兒五疳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。
每服2丸,空心以溫水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