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故紙(隔紙炒香)4兩,萆薢(真正者,4兩分作4份,一份鹽水,一份童便,一份米泔,一份酒,各浸1宿,曬乾)2兩,山茱萸(去核)2兩,菟絲子(酒浸,蒸熟)1兩,肉蓯蓉(去角心,酒浸,炙)1兩,牛膝(酒浸1宿)1兩,枸杞子1兩,骨碎補(蒸)1兩,杜仲(酒浸,炒去絲)1兩,五味子1兩,虎脛骨(酥炙)1兩,黃耆(蜜炙)1兩,山藥1兩,陳皮(去白)1兩,白茯苓1兩,人參1兩(黑瘦者,減半)。
腰膝足痛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80丸或100丸,鹽湯、酒任下。
《濟陽綱目》卷六十四。
補骨脂(炒)200兩,杜仲炭200兩,蓯蓉(炙)100兩,巴戟(炙)100兩,乳香(炙)30兩,沒藥(炙)30兩,胡桃肉133兩。
腎虧虛寒,腰痛耳鳴,筋骨無力,步履艱難。
補骨脂等6味為細末,核桃仁另研成泥,串入上列細粉混合均勻,煉蜜為丸,重3錢。
每服1丸,溫開水送下,1日2次。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補骨脂4兩(炒,研),杜仲4兩(姜水炒)。
內傷腰痛,真陽不足者。
煮爛河車1具,打為丸。
口服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。
仙茅(酒浸,洗,勿犯鐵器)4兩,白茯神(去皮)4兩,破故紙4兩(酒浸1日),懷生地黃(酒浸,砂鍋內蒸黑)4兩,甘枸杞子4兩,小茴香(鹽酒炒)2兩,黃精(酒蒸)4兩,川杜仲(去皮,薑汁炒)4兩,天門冬(去心)4兩,菟絲子(酒炒,搗餅)4兩,當歸(酒洗)4兩,肉蓯蓉(酒洗,去鱗)3兩,懷熟地黃(酒洗)4兩,巴戟(鹽水泡,去心)4兩,青鹽4兩(水洗去泥,打碎,炒),牛膝(去蘆,酒洗)4兩,揀參2兩,瑣陽3兩,鹿茸1兩(炙),川萆薢4兩(童便浸7日,流水洗淨,去臭氣),核桃肉(去殼,搗如泥)150個。
諸虛百病,素患腰痛者。
上為細末,好酒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0丸,空心好酒、鹽湯任下。
《壽世保元》卷五引馬伏所方。
補骨脂4兩(炒),生薑2兩半(炒幹),核桃肉30枚(研)。
腰痛。
煉蜜為丸。
鹽湯送下。
《慎齋遺書》卷九。
補骨脂(即破故紙,四川合州者,洗淨,酒浸少頃,紙炒香為度)4兩,萆薢4兩(真正者,切片分作4份用,1兩鹽水,1兩童便,1兩米泔水,1兩無灰好酒各浸1宿,曬乾),杜仲(薑汁炒去絲)4兩,胡桃肉(湯泡,去皮)8兩,黃柏(蜜炒)4兩,知母(蜜炒)3兩,牛膝(酒洗,去蘆)4兩。
腎虛腰膝疼痛無力,不孕,並耳聾,眩暈,足無力,耳鳴,頭暈目眩。
上為細末,春夏用糊,秋冬用蜜,其糊用糯米1碗煮粥,將胡桃仁搗爛為膏,和勻,石臼搗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禁房事。
每服50-80丸,空心鹽湯或鹽酒送下。以幹物壓之。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二。
杜仲1斤(炒),生薑10兩(炒),破故紙1斤(炒)。
肝腎虛,腰腿重痛,並風溼腳氣。
上為末,用胡桃肉120個(浸,去皮)研成膏,入少熟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食前鹽酒、鹽湯任下。
《三因》卷十三。
大茴香1兩,杜仲(酒炒)1兩,破故紙(酒炒)1兩,熟地黃2兩(酒洗),胡桃(去殼,取肉,湯泡,去皮,紙包,捶去油)4兩。
腎虛腰痛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酒送下;或木香湯送下亦可。
《回春》卷五。
胡桃(去皮、膜)20個,蒜(熬膏)4兩,破故紙(酒浸,炒)8兩,杜仲(去皮,薑汁浸,炒)16兩。
腎虛為風寒溫邪所傷,或墜墮傷損,氣滯不散所引起的腰痛,頭暈耳鳴,溺有餘瀝,婦女白帶。
上為細末,蒜膏為丸。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送下,婦人淡醋湯送下。
《局方》卷五(寶慶新增方)。
胡桃12個,破故紙8兩(酒浸,炒),杜仲1斤(薑汁炒,去絲)。
產後腰痛,妊娠腰痛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。
每服60丸,淡醋湯送下。
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