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榆6兩(炙),赤石脂7分,厚朴6分,白朮5分,乾薑6兩,龍骨7分,黃連10分,當歸5分,熟艾5分,烏梅肉6分,甘草4分(炙)。
冷痢。不消食,腹中脹痛,氣滿不能食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加至25丸,飲送下,1日2次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五引《延年秘錄》。
白朮半兩,黃柏(炒)2錢,生地黃2錢,白芍藥2錢,地榆2錢,黃芩(炒)2錢,香附2錢。
髒毒挾溼者。
上為末,蒸餅為丸。
口服。
《明醫指掌》卷六。
大川烏頭(鹽炒,不得過熟,去皮臍尖)1兩,甜參1兩,地榆1兩,麝香1分(別研,入前4味中拌令勻)。
風氣攻注、榮衛壅滯,四肢疼痛無力,漸成癱瘓。
上為末,5味同搗,煉白蜜5兩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,以瓷盒密封貯之。
每日2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。服此藥當有汗出是驗。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七。
地榆(微炒)半兩,當歸(微炒)半兩,阿膠(糯米炒)半兩,黃連(去須)半兩,訶子肉(炒,取肉稱)半兩,木香(曬乾)半兩,烏梅肉(去核,淨稱)半兩。
瀉痢或血痢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-30丸,陳米飲吞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七。
防風、烏梅肉、枳殼、阿膠、甘草(炙)、荊芥穗、黃連、生地、當歸身、槐花、白朮、伏龍肝、地榆。
小兒時常糞後出血不止。
水為丸。
陳米飲送下。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。
地榆1兩,龍骨半兩,赤石脂半兩,無食子(炮)半兩,熟艾(微炒)半兩,黃柏(去粗皮)3分,橡實殼(炒)1兩半。
久痢不止。大便不禁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七。
地榆1兩,草豆蔻3枚(炮,去皮),黃耆(銼)1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半兩。
小兒腸虛腹脹,瀉血不止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1-2歲兒每服10丸,草節湯送下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