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活半錢,人參半錢,桂心半錢,防風半錢,蠍1錢,硃砂1錢,硫黃1錢,茯苓1錢,木香1錢,腦少許,麝少許。
小兒驚風,三發成癇。
上為末,煉蜜為膏。
加金銀箔各10片滾研,薄荷湯送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一引《石壁經》。
牛膝1分,羌活1分,蠍梢1分,防風1分,天麻1分,人參1分,幹木瓜(老者)1分,當歸1分,紫蘇根(焙)1分,麝香1分,白附子半錢,硃砂半錢。
小兒肝經壅,目直視,手足拳攣,伸舒立地不得。
上藥除麝香外,細銼,酒浸一宿,來日慢火焙,搗為細末,入麝香令勻,沙糖和為膏。
常服1皂子大;如筋急作搐,及瘡子瘛瘲,每服龍眼大,濃煎荊芥湯化下。先搐鼻,後下藥,不嚏難治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張氏家傳》。
羌活1兩,獨活1兩,天麻半兩,令蠍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白殭蠶(微炒)半兩,烏蛇肉1兩(酒浸1宿,焙)。
胎癇,昏困不省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膏。
每服1皂子大,麝香、荊芥湯化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張渙方。
羌活(去蘆頭)半兩,川芎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赤茯苓(去皮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天麻1兩,白殭蠶(酒浸,炒黃)1分,幹蠍(去毒,炒)1分,白花蛇(酒浸,取肉焙乾)1分,川附子(炮,去皮臍)3錢,防風(去蘆頭,切,焙)3錢,麻黃(去節,秤)3錢,豆蔻肉2錢,雞舌香(即母丁香)2錢,藿香葉2錢,木香2錢,輕粉1錢,珍珠1錢,麝香1錢,牛黃1錢,龍腦半字,雄黃1分,辰砂1分(上7味分別研入)。
小兒脾胃虛,肝氣熱盛生風,或取轉過,或吐瀉後為慢驚,亦治傷寒。
上為細末,煉蜜和劑,旋丸如大豆大。
實熱、驚急勿服。
每服1-2丸,食前薄荷湯或麥冬湯溫化下,不拘時候。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羌活1分,獨活(各去蘆頭)1分,人參(切)1分,白茯苓(去皮,切)1分,天麻(炙)1分,幹蠍1分,青黛(研)1分,龍腦半錢,麝香半錢(研),水銀1錢,硫黃1錢(結砂子)(1方有丁香,無龍腦、青黛)。
小兒吐利不止,煩渴悶亂,欲成脾風,手足微搐,但非時發熱,不能辨認證候;小兒因驚發熱,涎嗽,累經利動;或因傷乳食,吐瀉後,氣虛弱,精神昏倦,減乳食,手足厥冷,脈息微細,漸成慢驚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皂子大;捻作餅子。
5-7歲每服3餅,2-3歲2餅,1歲半餅至1餅。如發熱,煎荊芥湯下,或乳香湯下;手足厥冷,人參薑湯下。冬末春初最宜頻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五。
羌活1錢,五靈脂1錢,荊芥穗(末)1錢,青黛1錢,蟬殼1錢,龍腦1錢,薄荷1錢,白殭蠶1錢,茯苓1錢,輕粉半錢,天南星半錢(灰,炒赤色)。
小兒驚風。
上為末,煉蜜為膏。
每服每週歲1楊梅核大,薄荷湯化下,日3次。與牛黃散相間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四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人參5錢,白朮5錢,獨活5錢,前胡5錢,川芎5錢,桔梗5錢,羌活5錢,天麻5錢,薄荷3錢,地骨皮2錢,甘草2錢。
小兒風寒,外感驚風,內積發熱,喘促,咳嗽痰涎,潮熱搐搦,並痘疹初作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。
每服1丸,薑湯研化下。
《回春》卷七。
羌活1兩,獨活(各去蘆頭)1兩,人參1兩,白茯苓1兩,防風(蠶頭者)1兩,肉桂(去粗皮,不見火)1兩,全蠍(炒)1兩,水銀1兩,硫黃(同上項水銀研令青色,各不見水銀星為度)3錢。
小兒吐逆不止。
上為末,煉蜜為膏。
嬰兒每服旋與黑豆大,2-3歲龍眼核大,5-7歲如龍眼大;薄荷湯化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七引《家寶》。
羌活2錢,防風2錢,川芎2錢,茯神(去木)2錢,茯苓1錢,白朮1錢,白附子(炮)1錢,殭蠶(薑汁炒)1錢,全蠍半錢。
小兒驚風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每服紫豆大,麥門冬、薄荷湯化下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一。
羌活1兩,獨活1兩,天麻(炙)1兩,川芎1兩,人參1兩,茯苓1兩,直殭蠶(炒)半兩,薄荷半兩,全蠍1分,防風1兩半。
小兒胃虛生風,變成陰癇,戛齒肉蠕,目澀饒睡;及傷風壯熱,寒壅風熱,鼻塞呵欠,精神不爽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膏。
每服1皂子大,荊芥、乳香煎湯化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趙氏家傳》。
羌活、芙蓉葉、黑豆麵、黃皮根子各等分。
爛眶風眼。
上為細末。
生水調,用青皂紗貼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羌活半兩,天麻半兩,防風半兩,人參1分,茯苓1分,蠍(酒炒)1分,桂1分,硃砂1錢(研),水銀1錢,硫黃1錢(上二味同研如泥)。
小兒胃虛,吐瀉生風。
先將八味為細末,入水銀、硫黃研勻,煉蜜為膏。
每服1皂子大,食前用荊芥、薄荷湯化下。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四。
羌活半兩,獨活半兩,人參半兩,茯苓半兩,防風半兩,官桂半兩,幹蠍(全)半兩,硫黃半兩,水銀半兩,麝香少許。
小兒慢驚虛風。
上為末,後將硫黃銚內鎔汁,入水銀細研,入藥再研,煉蜜為膏。
每服1皂子大,荊芥湯化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張氏家傳》。
川羌活1兩,防風1兩,川芎半兩,荊芥穗半兩,蠍梢(酒浸3日,焙乾)半兩,天麻(酒浸3日,焙)半兩,人參半兩,白朮半兩,白茯苓半兩。
小兒虛風,及吐瀉後精神昏困。
上為末,棗肉或蜜為丸,如櫻桃大,硃砂為衣。
每服1丸,薄荷湯化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三引莊氏方。
天麻半兩,赤茯苓半兩,羌活2錢半,防風2錢半,人參1錢,全蠍1錢,硃砂(研)1錢,明硫黃1錢,水銀1錢。
小兒驚風痰涎。
硫黃、水銀同研如泥,次以七味末夾和,煉蜜為丸,如皂子大。
每服1粒,薄荷湯調下。
《直指小兒》卷一。
羌活3錢,獨活3錢,人參3錢,白茯苓3錢,肉桂3錢,木香3錢,防風3錢,水銀2錢,硫黃2錢,全蠍2錢,金箔30片,銀箔30片,麝香1錢。
小兒急慢驚風,或吐瀉後脾胃虛,傳作慢脾。
上為細末,蜜和為膏。
每服1黃豆大,薄荷湯化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劉氏家傳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