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頭半兩(生,去皮臍),木鱉子半兩(去殼,研),狗脊(去毛)半兩,苦參1兩。
腎臟風毒攻注,腰腳生瘡。
上為末,爛研豬腎,入少許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半夏半斤,天南星5兩,白附子4兩,大附子2兩。
風痰壅盛,胸膈不利,及諸般風疾。
上4味,搗羅為末,淨乳缽內用水1鬥半浸,逐日換水,春、夏3日,秋、冬7日,頻嘗,以不麻人即去水,於筲箕內以厚紙澄幹,再研細,以糯米糊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每服1丸,茶、酒任下,更入少龍、麝尤佳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草烏頭半兩,白殭蠶1兩,苦參1兩,黑牽牛1兩(並生用)。
面板風癢,瘡癬,(疒帬)麻冷痺,熱毒癰癤。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5丸,溫酒送下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。
生半夏1兩,生南星1兩,生白礬1兩,南康蚌粉1兩。
上為末,用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○四。
川狠毒、黑附子、海桐皮、天南星各等分。
腳膝骨節毒風,行履不得。
上生用為末,頭醋煮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10丸,鹽湯或冷酒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一引《海南四時攝生論方》。
白附子1兩,乾薑1兩(炮),舶上硫黃1兩,半夏(姜制)1兩。
婦人沉痼久冷,赤白崩漏,臍腹痛,窘迫後重,大便冷秘澀悶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每服10-15丸,空心艾湯送下,日2次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二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
白殭蠶(炒去絲)、地龍(去土)、白附子(生)、五靈脂、草烏(去皮尖)各等分。
血風骨節疼痛,抬舉臂不起,行履不得,並渾身麻痺。
上為末,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茶、酒任下;或作末,酒調半錢亦可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四。
五靈脂、當歸、骨碎補、川烏頭(去皮尖)各等分。
左癱右瘓,口眼歪斜,中風涎急,半身不遂,不能舉者。
上為細末,用無灰酒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忌服靈寶丹,恐藥無效。
每服7丸,漸加至10丸、15丸,溫酒迭下。
《百一》卷三。
萆薢、防風(去叉)、狗脊(去毛)、烏頭(去皮臍,生用)各等分。
一切筋骨疼痛。
先以河水浸烏頭7日7夜,切作片,每烏頭1兩,即用鹽半兩同炒黃,次與諸藥同為細末,用米醋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服10丸,漸加至30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