揀參1兩,白朮1兩,白茯苓1兩,黃耆(蜜炙)1兩,白扁豆(姜制)1兩,山藥1兩,縮砂仁半兩,桔梗半兩,五味子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大病之後,氣不復常,乏力短氣,神情不樂,口舌無味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個,煎至7分,食前服。
《續易簡》卷二。
薏苡仁(炒)1錢,縮砂1錢,山藥(炒)1錢,蓮子(去心)1錢,白朮(土炒)1錢2分,白茯苓1錢2分,人參1錢2分,黃耆(蜜炒)1錢2分,白扁豆1錢2分,北五味20粒。
一切脾瀉,久久不愈,元氣虧傷,脾胃虛弱,面黃肌瘦,飲食減少。
水煎,溫服。
《玉案》卷五。
芫花(醋浸,焙)3錢,赤茯苓3錢,桑白皮(炒)3錢,澤瀉3錢,葶藶(炒)3錢,黑牽牛(炒)3錢,川椒(並目)2錢,甘遂1錢,雄黃1錢,大戟1錢。
水氣。
上為末。
須審度病體強弱,久近冷熱,不可輕投。
五更溫酒下3錢匕。小便利則愈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二。
巴豆、玄參、乾漆、青皮各等分。
水氣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匕,綠豆湯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