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皮5錢,青皮5錢,莪術5錢,三稜5錢,炮姜5錢,良姜5錢,香附1兩,枳實5錢,姜連5錢。
酒積、血積、食積。
醋糊為丸服。
口服。
《嵩崖尊生》卷七。
紅花子(研,去油)10粒,百草霜1錢。
胎氣攻心。
上為末,粳米糊為丸。
蔥湯送下。
《葉氏女科》卷二
三稜1斤,蓬術(各酒浸拌)1斤,良姜1斤,青皮1斤,陳皮1斤,香附(醋煮)2斤,山楂2斤,神曲2斤,乾薑2斤。
日久腹滿嘔吐,每遇食厚物即發者。
上為末,醋糊為丸。
每服50丸,如痛瀉,薑湯送下;不痛不瀉,開水送下。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五。
三稜(醋炙)1兩,廣術(醋炙)1兩,青皮(去瓤,炒)1兩,陳皮(去白)1兩,乾薑(炮)1兩,良姜1兩,枳實(去瓢,炒)1兩,白朮(煨)1兩,蘿蔔乾(炒,別研)1兩,香附子2兩(炒,去毛)。
心腹痞滿。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-70丸,薑湯或木香湯、陳皮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瑞竹堂方》卷一。
陳皮1兩,三稜1兩,莪術(2味同醋煮)1兩,香附子(淨炒)2兩,乾薑(炮)1兩,良姜(炒)1兩,青皮1兩(一方加神曲、麥芽)。
酒積不食,乾嘔不止,背胛連心痛,及兩乳痛;婦人諸般血癥氣瘕;小兒骨瘦面黃,肚脹氣急,不嗜飲食,漸成脾勞。
上為末。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薑湯送下。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二引《簡易》。
三稜1兩,蓬術(各醋炒)1兩,青皮1兩,陳皮1兩,乾薑(炮)5錢,良姜5錢,香附(炒)2兩,木香3錢,檳榔5錢,枳殼3錢。
脾積氣滯,胸滿嘔吐,大人酒積,婦人血積,小兒食積之體弱而積輕者。
上為末,醋糊為丸。
米飲送下。
《會約》卷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