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減四物湯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五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歸尾、赤芍、川芎、生地、陳皮、半夏、人參、茯苓、乾薑、香附、白芷、柴胡、丹皮、紅花、益母草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氣血虛損,陰陽不和,敗血滯於經絡所致之乍寒乍熱,日夜無度,周身骨節疼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五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當歸、麥門冬(去心)、生地、梔子(炒)、白芍藥(炒)。

功效主治

痘疹收靨後,血虛煩躁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。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三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3錢,當歸3錢,川芎1錢,白芍2錢,山梔仁(炒)1錢,柴胡1錢,牡丹皮1錢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露不止,怒火傷肝而血不藏者;或產後血虛火燥之大便閉結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三。

《濟生》卷四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側柏葉1兩,生地黃(洗)1兩,當歸(去蘆,酒浸)1兩,川芎1兩,枳殼(去瓤,炒)半兩,荊芥穗半兩,槐花(炒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下血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生薑3片,烏梅少許,煎至7分,空心、食前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四。

《景嶽全書》卷五十七引東垣方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8分,川芎8分,生地8分,側柏葉8分,枳殼(麩炒)4分,荊芥穗4分,槐花(炒)4分,甘草4分,地榆6分,條芩6分,防風6分,烏梅(肥者)3枚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下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加生薑3片,煎8分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景嶽全書》卷五十七引東垣方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下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兩,川芎1兩,防風1兩,香附子(炒)1兩,白芷1兩,石膏2兩半,細辛2錢,當歸5錢,熟地黃1兩,甘草5錢,蒼朮1兩6錢(去皮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虛、痰癖、寒厥之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兩,水煎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四引《海上方》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當歸(洗,酒浸1宿,焙乾稱)、白芍藥、熟乾地黃(洗,焙乾稱)、附子(去皮,生用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流注,四肢手指腫痛,不可屈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大盞,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四引《海上方》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八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各1錢,益元散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冷熱不調,陰陽不分,大小便相反。

使用方法

上和勻,用水酒各半盞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八。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1錢5分,當歸1錢5分,川芎1錢,白芍1錢,谷精草8分,白蒺藜(炒)8分,海螵蛸8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翳膜不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。

《醫門八法》卷三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身1兩(生),熟地3錢,白芍3錢(生),肉蓯蓉1錢(洗淨),火麻仁3錢,懷牛膝3錢。

功效主治

年老、久病之人,陰血虧乏,津液不足,大便秘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門八法》卷三。

《醫學整合》卷三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白芍、歸尾、白朮、蒼朮、黃芩、黃柏、陳皮、牛膝、甘草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足後跟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整合》卷三。
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引《金鏡錄》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白芍、當歸、桔梗、杏仁、桑皮、陳皮、蔞仁。

功效主治

疹後痰嗽不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引《金鏡錄》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六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半兩,川芎半兩,白芍藥半兩,乾薑(炒)半兩,南木香2錢半,甘草(炒)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血氣不足,肢體乏力,或瘀血腹痛,或下血過多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食前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六。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三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1錢,當歸1錢,羌活1錢,防風1錢,香附(炒)1錢,白芷1錢,甘草1錢,蒼朮(制)7分,細辛7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手足搐搦,咬牙頭痛而昏暈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三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七十五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(酒洗)1錢半,芍藥(酒炒)1錢,杜仲(鹽酒炒,去系)1錢,川芎8分,香附8分,紅花(酒洗)8分,桃仁9個。

功效主治

瘀血腰痛,日輕夜重,脈澀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七十五。

《金鑑》卷七十八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1錢,苦參1錢,牛蒡子1錢,薄荷1錢,防風1錢,當歸1錢,赤芍藥1錢,天花粉1錢,連翹1錢,荊芥穗1錢,川芎1錢。

功效主治

風赤瘡痍,起於兩眥,其黑睛端然無恙,惟臉邊爛而紅赤,脾經風熱上攻所致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2盞,煎至1盞,食後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七十八。

《瘍科選粹》卷七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地黃、防風、荊芥、甘草各等分,鳳尾草1握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無名瘡腫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選粹》卷七。

《醫部全錄》卷二七四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山梔、牡丹皮、貝母、知母、黃柏、陳皮、白朮、甘草、元參、麥門冬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失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部全錄》卷二七四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九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白芍藥、生地黃、黃芩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妊婦傷寒,熱極發斑,狀如錦紋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8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九。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一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、桃仁、紅花、元胡、香附、白朮、木香、黃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經行腹痛。

使用方法

水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一。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一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人參、黃耆、香附。

功效主治

經水不調,血色淡白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一。

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5錢(九蒸),白芍3錢(生用),當歸1兩(酒洗),川芎1錢,山梔子1錢(炒),山萸2錢(蒸,去核),山藥3錢(炒),丹皮3錢(炒)。

功效主治

妊婦口渴煩躁,舌上生瘡,兩唇腫裂,大便乾結,數日不通,以致血熱爍胎,腹疼小產者。

注意事項

丹皮性極涼血,產後用之,最防陰凝之害,慎之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。

《傅青主女科》捲上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大熟地1兩(九蒸),白芍3錢(酒炒),當歸5錢(酒洗),川芎2錢(酒洗),白朮5錢(土炒),黑芥穗3錢,山萸3錢(蒸),續斷1錢,甘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女血虛,經水過多,行後復行,面色萎黃,身體倦怠,而睏乏愈甚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4劑而血歸經。10劑之後,加人參3錢,再服10劑,下月行經,適可而止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傅青主女科》捲上。
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一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甘草、茯苓、熟地黃、芍藥、川芎、當歸、天麻、黃芩、橘皮、梔子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眩暈,因於吐衄崩漏,或產後失血,脾虛不能收攝榮氣,諸血妄行,並夾風邪者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一。

《活人書》卷十九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(切,焙)1兩,川芎1兩,熟乾地黃1兩,白芍藥1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婦產前腹痛,及月事或多或少,或前或後,胎氣不安,產後血塊不散,或亡血過多,或惡露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半,煎至8分,取6分清汁,帶熱服,每日2-3次,以知為度;疾勢甚大,散藥不知,以4味各半兩,細銼,以水4盞,煎至2盞半,去滓,分為4服,熱吃,食前服,1日之中令盡,以和為度。平常產乳服至3臘止,如虛弱血髒不調,至1月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書》卷十九。

《醫鈔類編》卷八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白芍、當歸、枸杞、牛膝、杜仲、黃柏、酸棗仁。

功效主治

陽旺陰衰,強中不收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鈔類編》卷八。

《濟生》卷六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當歸(去蘆,酒浸,切,焙)1兩,川芎1兩,熟地黃(洗淨)1兩,白芍藥1兩,香附子(炒,去毛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室女14天癸至,有當時未至而後至者;有卒然暴下,淋瀝不止;有若崩漏,失血過多,變生諸證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六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引《經驗秘方》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各2錢,龍膽草6錢,漢防己3錢。

功效主治

赤眼。

使用方法

上作1服。水1盞,煎至5-7沸,去滓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引《經驗秘方》。

《壽世保元》卷七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香附(炒)1錢,當歸(酒洗)8分,川芎8分,枳殼(去瓤,炒)8分,柴胡8分,白芍(酒炒)8分,黃芩6分,陳皮6分,三稜(醋炒)6分,莪術(醋炒)6分,熟地黃1錢,白芷5分,玄胡索5分,小茴(酒炒)5分,白朮(去蘆,炒)5分,青皮(去瓤)5分,砂仁5分,肉桂5分,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室女15-16歲,誤食生冷,經脈不通,日夜寒熱,手足麻痺,飲食少進,頭疼噁心嘔吐,腹中忽然結一塊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作1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壽世保元》卷七。

《便覽》卷一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生地、黃柏、黃芩、熟地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陰虛火動,此火起於九泉穴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1盞半,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便覽》卷一。

《片玉痘疹》卷三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、麥冬、紫草茸、防風、白芷、連翹、桔梗、甘草、牛蒡子、黃耆。

功效主治

氣實血虛,氣至而血不至,痘疹起發,頂尖四圍乾枯無水色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片玉痘疹》卷三。

《醫統》卷八十四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八十四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二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、茯神、酸棗仁(炒)、遠志。

功效主治

瘦人血少,怔忡無時,但覺心跳。

使用方法

水1鍾半,煎至7分,通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五引《便產須知》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生地黃、柴胡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虛發熱,或日間明瞭,暮則發熱憎寒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大盞,煎至6分,去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五引《便產須知》。

《永類鈐方》卷二十一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乾地黃、赤芍、川芎、當歸、防風各等分,黃芩減半。

功效主治

丹毒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類鈐方》卷二十一。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、紅花、丹皮、川芎、當歸、秦艽、香附、益母草、熟地黃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經行適來或斷,斷而復來,或5-6日,或10餘日,血滯而痛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九引《經驗秘方》: 加減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當歸半兩,川芎半兩,白芍藥半兩,黃芩半兩,知母半兩,香附子(微炒)半兩,生地黃1兩,蒲黃3錢(微炒),甘草2錢(炙),側柏葉(炙)半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兩,水1盞半,柏葉1片,如掌大,茅根1寸長,10餘根,煎至7分,去滓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九引《經驗秘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