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四物湯

《中醫面板病學簡編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31g,當歸31g,白芍12g,熟地12g,黃芩15g,浮萍12g,淮山藥15g,白朮15g,首烏15g,紅棗6g。

功效主治

虛熱型蕁麻疹,疹色淡紅,稀疏分佈,日晡潮熱,多在夜間發生,舌質紅,苔薄,脈弦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醫面板病學簡編》

《金鑑》卷四十九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柴胡、梔子、龍膽草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陰瘡腫痛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九。

《回春》卷五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生地黃、黃柏(酒炒)、知母(酒炒)、蔓荊子、黃芩(酒炒)、黃連(酒炒)、梔子(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陰火衝上,頭痛偏左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五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白芍藥(炒)、川芎、生地、地骨皮、牡丹皮各等分(1方加白朮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骨蒸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6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四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(酒洗)1錢半,川芎1錢半,芍藥(炒)1錢,熟地黃1錢,玄胡索1錢,蓬術(醋煮)1錢,香附(醋煮)1錢,砂仁8分,桃仁(去皮尖)7分,紅花(酒炒)5分。

功效主治

經水將來,作疼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一。

《宋氏女科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、郁李仁、白朮、丁香、桑皮、甘草、赤苓、陳皮、香附子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浮腫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宋氏女科》。

《杏苑》卷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黃連3錢,槐花2錢,川歸1錢,川芎6分,粟殼7分,生地1錢,白芍8分,阿膠1錢,艾葉7分。

功效主治

大腸經血熱,下痢,鮮血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水煎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四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、防風、荊芥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打損眼目,瘡毒入目,血熱不散,兩眥皆赤,及瘡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,煎至1盞,再入生地黃汁少許,去滓溫服。再以生地黃1兩,杏仁20粒(去皮尖)研細,用綿子裹藥敷在眼上,令幹,再將瘦豬肉薄切,粘於眼上,再服《局方》黑神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。

《中醫婦科治療學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秦歸2錢,川芎2錢,酒芍4錢,熟地4錢,丹參4錢,香附3錢,澤蘭4錢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氣鬱,月經量少而色紫黑,面色青黃,舌質淡紅,苔薄黃,脈沉細而弱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醫婦科治療學》

《回春》卷五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黃柏(鹽水浸)1錢,知母(去毛)1錢,天花粉1錢,熟地1錢2分,白芍1錢2分,桔梗3錢,甘草3錢。

功效主治

虛火上升,喉痛,並生喉瘡、喉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入竹瀝1鍾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五。

《回春》卷二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(炒)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黃耆(蜜炙)、人參、白朮(去蘆)、陳皮、白茯苓(去皮)、荊芥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眩暈卒倒,脈微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注意事項

不可艾灸、驚哭叫動,動則乘虛而死。

使用方法

加大棗2枚,烏梅1個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二。

《點點經》卷二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,川芎,白芍,熟地黃,天冬1錢半,麥冬1錢半,黑蒲黃1錢半,香附1錢半,杜仲1錢半,故紙1錢半,青鹽1錢,甘草4分。

功效主治

酒毒溼熱,染血成瘀,牙縫湧血如泉。

使用方法

加荷葉、蒲扇葉各2錢,燒灰為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點點經》卷二。

《育嬰秘訣》卷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5分,川芎5分,赤芍5分,生地(俱酒洗)5分,柴胡5分,升麻5分,麥冬5分,木通(去皮)5分,黃芩(酒炒)5分,桔梗5分,薄荷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瘧疾,併發驚癇,久則成疳。

使用方法

加燈心10根,水煎,乳母食後服,兒服母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育嬰秘訣》卷四。

《萬氏女科》卷二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歸尾1錢,川芎1錢,赤芍1錢,生地1錢,肉桂1錢,玄胡索1錢,枳殼1錢,香附1錢,檳榔1錢。

功效主治

產婦胞漿乾澀,難產,過2-3日不生,但人事強實,飲食能進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調益元散3錢內服。以子生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女科》卷二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、香附子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少胎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紫蘇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八。

《內科摘要》捲上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白朮、茯苓、柴胡、丹皮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發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內科摘要》捲上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尾、芍藥、川芎、蒼朮、白菊花、幹葛、羌活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斑瘡入目;或瘡痘收後,目有翳膜。

注意事項

忌一切動風毒物,雖愈後忌2-3月方可。

使用方法

上每用2錢,水1盞,人生地黃少許,杵碎,同煎半盞,乳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、知母、黃柏、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吐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八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七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(酒洗)、川芎、白芍(酒炒)、當歸(酒洗)、連翹(去心)、紫草茸(酒洗)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因氣行血滯,毒熱伏於血分,不能成漿,至行漿時,空殼無漿,根緊而紫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七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五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生地黃、茅根、蒲黃、牡丹皮、梔子(炒黑)、甘草(生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因努勞吐血,兼咳嗽。

使用方法

藕節為引,酒、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五。

《產科發矇》卷二引《胎產須知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炒阿膠、炒黑香附、白朮、黃芩、砂仁、糯米。

功效主治

胎氣不固,常小產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產科發矇》卷二引《胎產須知》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三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半,芍藥1錢半,側柏1錢半,川芎1錢,生地1錢,梔子(炒)1錢。

功效主治

吐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煎8分,入水研京墨汁1-2匙,童便1小鐘,薑汁少許,徐徐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三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芍藥1錢,熟地黃1錢,桔梗1錢,黃柏(炒)1錢。

功效主治

痰鬱火邪在肺,乾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加竹瀝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八。

《產科發矇》卷四引汪石山方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2錢半,川芎2錢半,芍藥2錢半,地黃2錢半,胡黃連5錢,秦艽5錢,青蒿5錢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蓐勞,四肢無力,睡而汗出,日晡潮熱,口乾,五心如炙,熱熾而脈弦大有力者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5盞,煮取2盞半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產科發矇》卷四引汪石山方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、槐花、黃連、桃仁。

功效主治

下痢純血,久不愈,屬陰虛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一。

《醫學正傳》卷四引丹溪方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身1錢,熟地黃3錢,白芍藥7分半,川芎7分半,五味子9枚,麥門冬1錢,人參5分,黃柏1錢,黃連5分,知母3分,杜仲7分半,牛膝3分,蒼朮1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痿,四肢軟弱,不能舉動,瘰癧,肝血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細切,作1服。

使用方法

水2盞,煎至1盞,空心溫服;亦可酒糊為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正傳》卷四引丹溪方。

《醫學正傳》卷四引丹溪方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桃仁(煮數次,去皮尖)、牛膝(酒浸)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白芷、龍膽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歷節風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細,作1服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煎至1鍾,去滓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正傳》卷四引丹溪方。

《得效》卷十五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人參、茱萸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經斷後多年,忽然再行,遂成崩漏,腹痛寒熱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紅棗,水煎服。兼用熟附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五。

《玉機微義》卷四十三引《元戎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川山甲。

功效主治

虛人損傷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機微義》卷四十三引《元戎》。

《玉機微義》卷三十一引《元戎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桃仁、紅花。

功效主治

瘀血所致腰痛麻木,月經不調,吐衄屎黑,及血腫,下利膿血;血滯經閉,或吐衄屎黑,喜忘,瘀痛及下利膿血;麻木,純屬死血者;婦人內有瘀血,月經血多有塊,色紫稠粘;血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機微義》卷三十一引《元戎》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,川芎,白芍,熟地黃,橘紅半兩,香附子半兩,元胡索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慾念不遂,心膈迷悶刺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琥珀。

功效主治

經候不調,腹中疼痛,或腳氣衝心。

使用方法

水並加醋1合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菊花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肝血熱證,經候不通,口乾頭暈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。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人參、香附(童便制)、甘草(炙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氣血衰弱,形瘦經少。

使用方法

生薑、大棗為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一。

《萬氏女科》卷三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歸身1錢,人參1錢,川芎1錢,赤芍1錢,生地1錢,桔梗1錢,甘草1錢,麥冬1錢,白芷1錢。

功效主治

初產之婦,乳方長,乳脈未行;或產多之婦,氣血虛弱,乳汁短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後服。更煮豬蹄湯食之,則乳汁自通。豬蹄1對,洗盡煮爛,入蔥調和,並汁食之。要是入香油炒過穿山甲共煮,去甲食之,更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女科》卷三。

《醫鈔類編》卷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傷血,致赤痢或下血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鈔類編》卷八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六十二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生地黃、牛膝、梔子(1方加黃連棕炭)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尿血,小兒血淋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六十二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九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香附、桃仁、枳殼、縮砂、紫蘇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過月不產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九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、蒲黃、阿膠、薊根、白芷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崩如豆汁,紫黑過多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一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(酒炒)、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。

功效主治

痰挾瘀血,致肺脹而嗽,或左或右不得眠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加竹瀝、薑汁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八。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1錢,當歸1錢,玄胡索1錢,烏藥各1錢(炒),白芍(酒炒)8分,小茴8分,熟地黃2錢,生薑2片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大虛,月經來如黃泥水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一。

《葉氏女科》卷二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1錢5分,當歸1錢5分,川芎1錢,白芍1錢,香附(制)1錢,砂仁5分(炒)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5月,稟賦虛弱,血虛胎萎不長。

使用方法

生薑3片,大棗2枚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葉氏女科》卷二。

方出《金匱翼》卷五,名見《雜病證治新義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2錢,當歸1錢,蔓荊5分,黃芩1錢(酒炒),白芍1錢(酒炒),炙草3分,甘菊7分,川芎5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脈空,自魚尾上攻頭痛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金匱翼》卷五,名見《雜病證治新義》。

《幼幼整合》卷三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身、正川芎、杭白芍、懷生地、白雲苓、正雅連、南木香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先水瀉而變痢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整合》卷三。

《仙拈集》卷二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芍藥1錢,生地1錢,山梔(炒)1錢。

功效主治

因怒氣逆甚,先噁心,繼而嘔血成升成碗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臨服入童便1盞,薑汁少許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二。

《黴癘新書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、甘草、威靈仙、萆薢、椒目。

功效主治

楊梅結毒痼疾廢病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2片,水煎,溫服。服白蛇湯7日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黴癘新書》。

《會約》卷六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2錢(血虛有寒者可多用,血虛有熱者宜少用),川芎1錢3分,熟地2錢,白芍1錢半,白芷1錢,羌活8分,川獨活1錢,蔓荊子1錢,川烏(制)8分,荊芥穗7分,菊花7分,北細辛3分,甘草8分。

功效主治

偏頭風,血虛暴痛,將來害目。

使用方法

速進1-3服。外用生蘿蔔搗汁。仰臥注鼻,不用枕頭睡1刻,3次即愈,又用蓖麻子仁、乳香各2-3錢,搗為餅,左右貼太陽穴。婦人解發出氣,否則害目。無蘿蔔之時,用旱蓮草汁代之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會約》卷六。

《會約》卷十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2錢,白芍(酒炒)1錢3分,川芎1錢,熟地2-3錢,陳皮8分,香附(童便炒)7-8分,丹參2錢,丹皮8分。

功效主治

肝脾血虛,微滯微痛,一切經亂之證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會約》卷十四。

《女科旨要》卷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3錢,鹿茸3錢,白芍3錢,香附3錢,川芎2錢5分,熟地2錢5分,黃耆2錢,白朮2錢,茯苓2錢,黃芩2錢,陳皮(去白)2錢,砂仁2錢,人參2錢,阿膠2錢,小茴2錢,山萸2錢,沉香1錢,粉草1錢,延胡2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25-26,氣血兩虛,血海虛冷,經脈不調,或時腹下疼痛,或白帶,或如魚腦髓,或如米汁,信期不定,每日淋漓不止,面色青黃,四肢無力,頭暈眼花。

使用方法

分4帖。加生薑3片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旨要》卷一。

《喉科紫珍集》捲上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白芍1錢,生地3錢,川芎7分,丹皮8分,柴胡5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咽喉燥痛,微煩熱惡寒,午後尤甚;勞傷火動,口破咽疼,晡熱內熱,脈數無力;血熱口瘡,或牙根腫潰,煩躁不寧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加大棗2枚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喉科紫珍集》捲上。

《顧氏醫徑》卷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鮮菊葉、丹皮、生石決明、天麻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虛,肝陽上升,頭痛耳鳴,晝輕夜重,確非外感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顧氏醫徑》卷四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六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(酒洗)2錢,白芍藥(炒)2錢,肉蓯蓉2錢,熟地黃(酒洗)1錢,白朮1錢,白茯苓1錢,人參5分,川芎1錢。

功效主治

氣血兩虛不孕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每月經前3服,經正行3服,經行後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六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七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生地黃、柴胡、山梔子、牡丹皮、龍膽草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陰戶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七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十五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、陳皮、黃芩、黃連、桃仁、紅花、麻仁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火盛,朝食甘美,至晡心腹刺酸吐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十五。

《驗方新編》卷三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3錢,熟地3錢,川芎2錢,芍藥2錢,柳樹根1兩(酒炒)。

功效主治

癆熱咳嗽如神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驗方新編》卷三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龍骨(另研少許,臨服入)。

功效主治

因產用力過多,陰門突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赤芍藥1錢,生地黃1錢,甘草梢1錢,杜牛膝1錢,木通1錢,桃仁(去皮尖)5個,滑石1錢半,木香。

功效主治

諸淋屬於熱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三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白芍1錢,熟地黃1錢,白茯苓1錢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陰虛血弱,發熱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三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二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白芍(炒)1錢,熟地(酒洗)1錢,茯神(去木)1錢,遠志(去心)7分,棗仁(炒)7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少,怔忡無時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水煎,空腹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二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人參1錢,芍藥1錢,熟地1錢,白朮1錢,乾薑(炮)1錢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虛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一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芍藥1錢,熟地1錢,香附(炒)1錢,五靈脂(炒,2味另為末)1錢(臨服調入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露不盡,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一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白芍1錢,熟地1錢,白芷1錢,升麻1錢,血餘炭(另入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月餘,經血淋瀝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一。

《傷科彙纂》卷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黃柏、知母、黃芩、黃連、蔓荊子、北五味子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,陰火上衝頭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彙纂》卷八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五十九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(酒洗)1錢半,當歸(酒洗)7分,川芎7分,赤芍藥(酒洗)7分,山梔子(炒黑)1錢半,麥門冬(去心)1錢半,牡丹皮1錢,元參1錢,知母(酒炒)5分,白朮(炒)5分,甘草3分,陳皮3分,黃柏(酒炒)2分。

功效主治

吐血、嘔血初起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五十九。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柴胡、丹皮、山梔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虛火燥,致月經不調,繭唇,及血風瘡,產後大便秘澀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一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六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2錢,川芎2錢,白朮(微炒)1錢半,熟地黃(酒洗)1錢半,白茯苓1錢,芍藥(微炒)1錢,續斷1錢,阿膠1錢,香附(醋煮)8分,橘紅7分,甘草(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不孕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煎8分,空腹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六。

《金鑑》卷四十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蒲黃、瞿麥、桃仁、牛膝、滑石、甘草梢、木香、木通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熱邪挾瘀血流滲胞中,小便淋閉,腹脹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八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三十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川芎1錢,生地(姜、酒炒)1錢,芍藥倍用,人參5分,五味子5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,陽無所依附,上奔而喘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三十一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三十六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、陳皮(帶白)、甘草(生用)、桃仁(留尖)、紅花(酒制)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枯燥及婦人翻胃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1鍾半,煎8分,入驢尿,以防生蟲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三十六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三十六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(酒炒)、生地黃、牡丹皮、韭汁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生火,致患噎膈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三十六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五十二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生地(酒炒)、人參、茯神、麥門冬、竹葉。

功效主治

陰血不足,煩躁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五十二。

《證治匯補》卷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甘菊、蔓荊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頭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匯補》卷四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生地、赤芍、丹皮、前胡、幹葛、連翹、牛子、紅花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麻疹毒盛火熾,疹色大紅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一。

《傅青主女科·產後編》卷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1錢,白芍1錢,知母1錢,瓜蔞仁1錢,生地2錢,當歸2錢,訶子2錢,冬花6分,桔梗4分,甘草4分,兜鈴4分,生薑1大片。

功效主治

生產半月後,幹嗽有聲,痰少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傅青主女科·產後編》卷下。

《傅青主女科》捲上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大熟地1兩(九蒸),白芍5錢(酒炒),當歸5錢(酒洗),川芎3錢(酒洗),白朮5錢(土炒),粉丹皮3錢,元胡1錢(酒炒),甘草1錢,柴胡1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經水忽來忽斷,時疼時止,寒熱往來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傅青主女科》捲上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赤芍、荊芥穗、防風、紅花、丹皮、牛蒡子(炒)、連翹(去心)、川芎、生地黃。

功效主治

痘症毒盛血熱,痘出稠密而作痛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一○七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生地黃(酒洗)、牛膝、香附、生甘草、側柏葉。

功效主治

陰虛氣鬱,牙出鮮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嗽口;或服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一○七。

《醫學正印》卷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(酒洗)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、香附(醋炒)、黃芩(酒炒)、柴胡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瘦弱,不能孕育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正印》卷下。

《外科全生集》卷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白芍、歸身、熟地、人參、肉桂、炒白芷、五味子、雲苓、生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毒根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與保元湯同服更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全生集》卷四。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五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、川芎(少許)、白芍(炒)、當歸、白茯苓、白扁豆(炒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病後元氣有虧而作暈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五。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五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少許、白芍(炒)、熟地黃、苡仁、葳蕤、白茯苓、山藥、扁豆(炒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單龜胸,氣壅已平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,兼服肥兒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五。

《幼科直言》卷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少許、熟地、白芍(炒)、丹皮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痢疾,暑傷血分,墜脹作渴,體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直言》卷四。

《胎產秘書》卷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1錢,蔞仁1錢,知母1錢,訶皮1錢,當歸2錢,熟地2錢,桔梗4分,兜鈴4分,款冬6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半月,幹嗽有聲而痰少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胎產秘書》卷下。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1錢,當歸1錢,白芍1錢,川芎1錢,黃芩1錢,黃連1錢,黃柏(酒炒)1錢,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水虧血少,形瘦多熱,月經不調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一。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三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5錢,川芎2錢,當歸5錢,白芍3錢,荊芥(炒)2錢,白朮末2錢。

功效主治

手足麻裂瘡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調服4劑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三。
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、川芎、白芍、當歸、柴胡、黃芩、梔子、甘草、茯苓、木通。

功效主治

疹後疳證,腹脹,午後發熱頭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。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5錢,川芎2錢,當歸5錢,白芍1錢,白茯苓2錢,生甘草2錢,金銀花1兩,天花粉2錢,土茯苓1兩。

功效主治

陰楊梅瘡,色紅,不起不破,作癢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。

《證治匯補》卷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陳皮、紅花、酒芩、蒼耳。

功效主治

鼻渣。

使用方法

加好酒數滴,調入五靈脂末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匯補》卷四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白芍(酒炒)、生地、牡丹皮、荊芥(炒黑)、川芎、黃芩、黃連、地榆。

功效主治

痘症毒火熾甚,流注大腸,大便下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(酒炒)、生地黃、木通、王不留行、天花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氣血虛,乳汁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同獖豬蹄旁肉4兩,煎湯2鍾,入藥同服。先將蔥湯頻洗乳房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桃仁、紅花、丹皮、枳殼、玄胡。

功效主治

胃脘痛自上而下,自聞唧唧有聲,屬血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五十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芍藥、生地(酒炒)、川芎、茯神、熟地黃、黃連、甘草(炙)、硃砂(另研)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心血虛怔忡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成,入硃砂末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五十四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六十三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生地(酒炒)、山梔(炒)、升麻、秦艽、阿膠珠。

功效主治

便血有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六十三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八十三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黃(砂仁、沉香炒)、羌活、防風、陳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麻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八十三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八十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黃芩。

功效主治

血不榮於腠理,身上虛癢。

使用方法

煎湯,調浮萍末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八十四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八十九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生地(姜、酒炒)、山梔子、連翹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湯火傷,發熱作渴,小便赤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八十九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五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芍藥1錢,川芎1錢,生地(酒洗)1錢,黃芩(酒洗)1錢,黃柏(酒洗)1錢,槐花(炒)1錢。

功效主治

內熱痔漏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五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六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黃、升麻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脫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六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一0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赤芍藥、熟地(砂仁炒)、木賊、防風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眼出冷淚屬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一0一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一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生地、赤芍、川芎、茵陳、梔子、木通、車前、牛子、連翹、知母、滑石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麻疹退後,餘毒未盡,而熱之甚者,致口鼻出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一。

《金鑑》卷四十五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川附子、炮姜、官桂。

功效主治

寒溼帶下,胞中冷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五。

《金鑑》卷四十六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血餘、白茅根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膀胱血熱,尿血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六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連翹(去心)、川芎、當歸、赤芍、石膏(煅)、麥門冬(去心)、川黃連(姜炒)、木通。

功效主治

痘症肺胃熱盛,見點後寒戰咬牙,痘色紫赤,大便秘,小便澀,煩躁口渴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。

《金鑑》卷四十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花粉、麥冬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,血虛而渴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八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當歸、生地、黃芩(酒炒)、川連(酒炒)、木香、白芍(炒)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鬱於腸胃,致傷氣血,痘瘡未愈而患赤痢,痘滯黯無色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。

《金鑑》卷四十八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阿膠、地榆、血餘、烏賊魚骨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敗血滲入大腸成血痢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八。

《家庭治病新書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桃仁1錢5分,紅花1錢5分,大黃1錢5分,川芎1錢5分,山楂肉2錢,當歸3錢,白芍3錢,生地4錢。

功效主治

跌撲傷損,氣厥血瘀疼痛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家庭治病新書》。

《女科萬金方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1兩,當歸1兩,川芎1兩,白芍1兩,枳殼5兩。

功效主治

新產血虛血暈,敗血衝心,昏迷不省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煎1鍾半,水中沉冷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萬金方》。

《產乳備要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兩,地黃1兩,芍藥1兩,川芎1兩,柴胡半兩,黃芩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衝任不調,臍腹疼痛,月事入時不來,及衝任太過,致使陰陽不和,或發寒熱,漸減飲食,欲成勞病;衝任虛損,月水不行,肌膚髮熱如瘵狀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產乳備要》。

方出《婦人良方》卷二引張聲道方,名見《觀聚方要補》卷九引《選奇後集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吳茱萸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百疾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若陽髒,少使茱萸;若陰髒,多使茱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婦人良方》卷二引張聲道方,名見《觀聚方要補》卷九引《選奇後集》。

《喉科家訓》卷二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蒸熟地、杭白芍、西歸身、真川芎、生甘草、黑元參、剖麥冬、白桔梗、制香附。

功效主治

陰虛液少,午後咽痛喉燥,舌幹無苔,一切貧血症經久不愈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喉科家訓》卷二。

《醫學整合》卷二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黃耆3錢,熟地1兩,當歸1兩,白芍5錢,川芎2錢,半夏2錢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左癱右瘓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整合》卷二。
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、柴胡、酒芩、幹葛、力子、連翹。

功效主治

麻症後一切血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。

《雜病證治新義》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熟地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桃仁、牛膝、黃芩、黃柏。

功效主治

瘦人歷節,紅腫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證治新義》

《金鑑》卷四十七: 加味四物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炮姜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陰血暴傷,陽無所附,而致發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