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生地(如法制)8兩,懷山藥4兩,白茯苓4兩(人乳拌,曬乾又拌,多多更妙),山茱萸(去核)4兩,牡丹皮3兩,麥門冬(去心)6兩,澤瀉3兩(目病減半),甘菊花(苦者不用)6兩,真甘枸杞(去蒂)6兩,北五味6兩(去枯者。又方加白蒺藜,炒去刺,5兩)。
身體虛弱,患目疾久不愈者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子大。
每服4錢,空心淡鹽湯送下。
《廣筆記》。
地黃半斤,天門冬4兩,麥門冬4兩,牛膝4兩,鱉甲4兩,黃柏4兩,青蒿4兩,五味子4兩,橘紅4兩,枇杷葉4兩,懷山藥4兩,山茱萸肉4兩,澤瀉2兩,牡丹皮2兩,白茯苓2兩。
吐血。
《廣筆記》。
熟地黃1兩,山萸肉1兩,懷山藥(炒)8錢,茯苓8錢,澤瀉5錢,牡丹皮5錢,鹿茸(炙)3錢,五加皮5錢,麝香5分。
小兒五遲證,多因父母氣血虛弱,先天有虧,致兒生下筋骨軟弱,行步艱難,齒不速長,坐不能穩,皆腎氣不足之故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大兒每服2錢,小兒1錢5分,鹽湯送下。
《金鑑》卷五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