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真丸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三: 全真丸

配方組成

黑牽牛頭末3兩,大黃半兩,南木香半兩,陳皮半兩,甘草半兩,皂角1兩(淨,去皮弦,用文武火炙黃色)。

功效主治

男婦酒食過傷,胸膈痞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米醋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食後溫湯送下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三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二: 全真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3兩(米泔浸3日,逐日換水,焙乾為末。1法以酒浸透,切片,焙乾為未)、黑牽牛8兩(淨,輕炒4兩,生用4兩,同取頭末4兩)。

功效主治

五臟積熱,風毒攻注,手足浮腫,或頑痺不仁,痰涎不利,涕唾稠粘,胸膈痞悶,腹脅脹滿,減食嗜臥,睏倦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皂角2兩輕炒,去皮子,水1碗,浸1宿,入蘿蔔1兩切片,同皂角一處熬至半碗,去滓;再熬至2,投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至50丸,諸般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二。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銀青它傳燕山名效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一三): 全真丸

配方組成

川大黃、商枳實(面炒)、檳榔、黑牽牛各等分(1半生,半炒)。

功效主治

三焦氣壅,結痞心胸,大便不通,傷寒下證,已服承氣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米飲下,以大便和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銀青它傳燕山名效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一三)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