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眼(去殼,用肉連核燒有性,研末)1兩,冰片2分。
煙筒傷咽喉,及刀斧木石跌僕等傷。
上吹,或點。
《衛生鴻寶》卷六。
麥飯石(醋煅7次)4兩,煅鹿角(存性)4兩,白蘞2兩。
潰瘍久不生肉,不能收口者。
上為細末。
不可早用。
每取少許,小膏藥貼之。
《丁甘仁家傳珍方選》。
驢腎2兩,制耆5兩,柏仁1兩半,杜仲3兩,白朮5兩,川附子1兩半,萸肉2兩,五味子1兩半,白參3兩,白芍3兩,雲苓2兩半,龍骨2兩,故紙3兩,菟絲子3兩,杞子4兩,砂仁6錢,巴戟4兩半,熟地4兩,當歸3兩,覆盆子1兩半,鹿膠3兩。
生殖器衰弱,腎虛滑精,陽痿不舉,見色早洩,精液清冷,及氣血衰弱,瘦弱難支,食少便溏,氣息微弱,動則作喘,腰痠腿軟,健忘怔忡,自汗暈眩,寐而不實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重2錢。
火盛者勿服。
每服2錢,早、晚食前各服1次,白水或淡鹽湯送下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撫順方)。
杜仲2兩,貢白朮2兩半,白芍2兩,故紙2兩,熟地2兩,遠志2兩,當歸1兩5錢,枸杞1兩5錢,核桃仁3兩,牛膝2兩,黃耆2兩,海狗腎1具,川楝子2兩,川芎1兩5錢,人參1兩5錢,沉香5錢,木香1兩,小茴1兩5錢,甘草1兩,茯神1兩。
腎虛陰痿,早洩遺精,腰腿痠痛,盜汗自汗,疝氣腹疼,四肢厥冷,勞傷虛損,怔忡健忘,神經衰弱,形容焦悴,淋漓白濁,腎囊涼溼。
上為極細末,煉蜜為丸,2錢重。
忌生冷。
每服1丸,鹽湯送下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瀋陽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