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補湯

《千金翼》卷二十二: 內補湯

配方組成

乾地黃4兩,升麻1兩,當歸1兩,人參1兩,生薑5兩(切),麥門冬(去心)3兩,芍藥3兩,大棗20枚(擘),遠志(去心)2兩,茯苓2兩,大黃2兩,黃芩2兩,黃耆2兩。

功效主治

發背,虛熱大盛,腫熱侵進不住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3升,煮取5升,去滓,分為5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二十二。

《千金翼》卷二十四: 內補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兩,續斷3兩,白芷3兩,芍藥3兩,附子(炮)3兩,當歸3兩,甘草3兩(炙),桂心3兩,茯苓3兩,乾薑3兩,芎3兩,乾地黃3兩,五味子3兩,麥門冬(去心)3兩,大棗20枚(去核)。

功效主治

痔瘡去血,積日虛乏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,煮取4升,分4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二十四。

《景嶽全書》卷六十三: 內補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川芎、甘草、茯苓、陳皮、厚朴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中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景嶽全書》卷六十三。

《喉科紫珍集》卷下: 內補湯

配方組成

黃柏、黃連、當歸、赤芍、銀花、連翹、黃芩、花粉、蘇薄荷、川芎、防風、陳皮、茯苓、梔子、瓜蔞、元參、青皮、桔梗、黃耆各等分(一方有款冬花、梔子)。

功效主治

喉口疳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喉科紫珍集》卷下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七: 內補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8分,杜仲8分,黃耆6分,枳殼4分,茯苓4分,陳橘皮4分,人參4分,防風3分,川芎3分,白芍藥3分,薯蕷2分,甘草2分,山茱萸2分(一方去枳殼,用當歸)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氣澀,風邪稽留,榮衛不固,手臂麻重,五痺攣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七。

《盤珠集》卷下: 內補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當歸、川柏、麻仁、乳香、沒藥、黃芩、木香。

功效主治

腰脅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盤珠集》卷下。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一: 內補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、陳皮、甘草、白朮、黃芩(一方加地榆、官桂、香附、生薑、黑棗)。

功效主治

月水淋漓不止,小腹不痛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