浚川丸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: 浚川丸

配方組成

桑白皮5錢,大戟5錢,雄黃5錢,茯苓5錢,芫花5錢,甘遂5錢,商陸5錢,澤瀉5錢,巴戟5錢,葶藶5錢。

功效主治

十種水氣初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糊為丸。

注意事項

忌魚、面、鹽百日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薑湯或木香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。

《袖珍》卷三引張子和方: 浚川丸

配方組成

甘遂2錢,芒消2錢,郁李仁1錢,大黃3錢,黑牽牛末2兩。

功效主治

積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溫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三引張子和方。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七: 浚川丸

配方組成

大戟半兩,芫花(醋炒)半兩,沉香半兩,檀香半兩,南木香半兩,檳榔半兩,蓬莪術半兩,大腹皮(洗,焙乾)半兩,桑白皮(銼,炒)半兩,黑白牽牛(曬,研取生末)1兩,巴豆(去殼膜心,存油)35粒。

功效主治

水腫及單腹脹,氣促食減,遍身面浮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牽牛末、巴豆外,前9味內沉香,檀香、木香、檳榔不過火,餘5味焙乾,同沉香等為末,就加牽牛末和勻,巴豆碎切在乳缽內,杵極細,入前藥末,同再杵勻,水煮麵糊為丸,如麻仁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甘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7丸,濃煎蔥湯候溫,五更初空心送下。去水未盡,停1日減用13丸,次減作9丸,再減至7丸,湯使下法如前,證退即止,仍投南星腹皮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