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耆2兩,當歸2兩,芎2兩,白芷2兩,乾薑2兩,黃芩2兩,芍藥2兩,續斷2兩,附子半兩,細辛1兩,鹿茸3兩。
金瘡,金瘡去血多,虛竭,疼痛羸弱。
上藥治下篩。
先食酒服5分匕,每日3次。稍增至方寸匕。
《千金》卷二十五。
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熟地黃、芍藥、甘草、黃耆、肉桂、當歸、黃芩(酒炒)、桔梗、防風。
穿心冷瘻。
水煎服。連服10劑,次服黃礬丸、護心散。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三。
黃耆2兩,細辛2兩,芍藥2兩,薏苡仁2兩,白芷2兩,瞿麥2兩,赤小豆7兩,乾地黃2兩,人參2兩,防風2兩。
癰疽潰漏,血脈空竭。
上切,先以新成白苦酒置新器中,納赤小豆,須臾出銅器中,熬令燥,復須納苦酒中更熬,凡五反止,合搗為散。
忌生菜、蔥、蕪等物。
每服方寸巴,酒調下,日夜6-7過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四引《深師方》。
熟乾地黃(焙)1兩,續斷1兩,人參1兩,芍藥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芎勞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檳榔(銼)1兩半,黃耆(銼)2兩,當歸(切,焙)2兩,蜀椒(去目併合口者,炒出汗)半兩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3分。
癰疽日漸焮長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匕,空心溫酒調下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○。
人參(去蘆)2錢半,當歸(去蘆,酒浸)2錢半,黃耆(鹽湯浸)2錢半,芎(洗去土)2錢半,茯苓(去皮)2錢半,防風(去蘆)2錢半,桂心2錢半,桔梗1兩,遠志1兩,甘草1兩,白芷1兩,縮砂2兩,香附子2兩,厚朴2兩,赤小豆5合(酒浸),附子2枚(去皮,煨)。
諸惡瘡癤,熱退,膿血不止,瘡內虛證疼痛。
上(口父)咀。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入酒熱服。
《急救仙方》卷一。
牛黃5分,天竺黃5分,輕粉5分,乳香1錢,沒藥1錢,薄荷葉1錢,冰片2分。
內痔腫痛。
上為末,用蜒蚰搗爛為丸,如棗核大,再研冰片為衣。
臥時塞1丸入穀道內,7夜為止。如髒頭收入,內有疼痛,用此藥塞入穀道內3-4夜。
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