槐皮1握,桃皮1握,樗根白皮1握,柳皮1握,棗皮1握。
久痢赤白,疳溼諸疾。
上銼細。
用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空心溫服。未止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。
地骨皮、五加皮、桑皮(蜜炙)、桂枝、姜皮、大腹皮(洗)。
小兒痘後表氣虛弱,見風太早,風邪乘虛而入,面目虛浮,遍身皆腫者。
引用燈心,水煎服。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。
羌活、防風、蒼朮、木通、桂枝、豬苓、防己、桑皮、甘草、燈心(一方無桂枝、羌活,有腹皮、厚朴)。
痘後表虛,見風太早,風溼乘之,面目虛浮,一身皆腫者。
《仁端錄》卷八。
五加皮、蒼朮、桔梗、木通、桑白皮、姜皮、防風、豬苓、澤瀉。
痘後表虛,受溼腫滿。
燈心為引,水煎服。
《醫部全錄》卷四九二引《幼科全書》。
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生薑皮、大腹皮、五加皮各等分。
痘後面腫。
上銼細。
取長流水1盞,燈心12莖,煎7分,溫服。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三。
桑白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、生薑皮、五加皮各等分。
小兒腫病。
《育嬰秘訣》卷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