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參湯

《外臺》卷二十三引《延年秘錄》: 丹參湯

配方組成

蒴藋2兩,丹參2兩,甘草(炙)1兩,秦艽1兩,獨活1兩,烏頭(炮)1兩,牛膝1兩,躑躅花半兩,蜀椒半兩(汗)。

功效主治

惡肉核瘰癧,諸風氣結聚腫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,菘菜,豬肉,冷水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8升,煮取3升,溫服1升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二十三引《延年秘錄》。
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○三三引《嬰孺方》: 丹參湯

配方組成

丹參、消石、甘草(炙)等分(並杵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大便不通,腹滿。

使用方法

水2升,加大棗3個,煮3沸,去滓,下末3方寸匕,又煮3沸去滓,5歲兒服5合,不愈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○三三引《嬰孺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五: 丹參湯

配方組成

丹參3兩,苦參5兩(銼),蛇床子2兩,白礬2兩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風癬瘙癢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除白礬外,為散。以水3鬥,煎取2鬥,濾去滓,入白礬攪令勻,乘熱於避風處洗浴,以水冷為度,拭乾了,以藜蘆末粉之,相次用之。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丹參湯

配方組成

丹參4兩(銼),苦參4兩(銼),蛇床子3合(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,面板苦癢成疥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1鬥5升,煎至7升,去滓,乘熱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: 丹參湯

配方組成

丹參3分,木通(銼,炒)3分,當歸(切,焙)3分,生乾地黃(焙)3分,麥門冬(去心,焙)3分,禹餘糧(燒令赤,醋淬7遍)3分,麻黃(去節煮,去沫,焙)3分,川芎1兩,杜仲(去粗皮,塗酥炙)1兩,續斷(銼)1兩,地骨皮1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甘草(微炙,銼)半兩,牡蠣(燒令通赤)1兩1分。

功效主治

筋實極,兩腳下腫滿而痛,不得遠行,腳心如割筋斷折,痛不可忍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用水1盞半,加生薑半分(拍碎)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空心、日晚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八: 丹參湯

配方組成

苦參3兩,莽草3兩,丹參3兩,桂心3兩,菖蒲半斤,雷丸??升,蛇床子??升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卒寒熱不休,不能服藥。

注意事項

浴兒時避眼及陰。

使用方法

水2鬥,煮3-5沸,適寒溫以浴兒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八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四: 丹參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草、炮姜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發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四。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延年秘錄》: 丹參湯

配方組成

丹參3兩,茯苓3兩,桔梗2兩,生薑4兩,細辛2兩,厚朴(炙)2兩,食茱萸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腸鳴,發則覺作聲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菜、豬肉,酢物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8升,煮取2升5合,去滓,分溫3服,每服如人行7-8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延年秘錄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: 丹參湯

配方組成

丹參(銼)1兩,紫參1兩,蒺藜子(炒去角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黃耆(銼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白鮮皮3分,連翹3分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,頭面生(疒咅)(疒畾)癢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