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仙散

《回春》卷三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乾薑、大附子(炮,去皮臍)、官桂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陰症,手足厥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滾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三。

《醫統》卷六十四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婦人溺桶中垢(白者,火煅)1錢,銅綠3分,麝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走馬牙疳,一時腐爛即死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敷齒上。不可太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六十四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紫花地丁、番白草、歸尾。

功效主治

痘疔。

使用方法

水1鍾,入酒2盞,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。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二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輕粉1錢,乳香2錢,地膚子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寒流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熱黃酒調服。出汗愈,如調白酒更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二。

《仙拈集》卷四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大風子5錢,檳榔5錢,硫黃3錢。

功效主治

癬遍身及面。

使用方法

醋煎滾,調搽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四。

《痘科類編》卷三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山楂1兩,神曲1兩,麥芽1兩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愈後,數日之間,內傷飲食,外感風寒,身忽燒熱,發出蓋痘疹如雲成片,一名雲頭疹。小兒宿食停滯,消化不良,腹痛脹滿,飲食減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入白糖1分,百沸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科類編》卷三。
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力子、甲珠、天仙子。

功效主治

麻症,毒火相搏,熱極閉標,胃竅受鬱,狂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白湯泡或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。

《增補驗方新編》卷五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羅裙帶葉、杉樹皮、槐樹皮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閃跌毆打腰痛。

使用方法

煎水熱洗,其滓搗融炒熱,布包敷之,冷則隨換,日夜不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增補驗方新編》卷五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三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膽汁炒黃柏、酒炒紅花、冰片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肝風鬱滯,耳內生瘡有膿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吹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三。

《仙拈集》卷三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枯礬5分,冰片2分,麝香5厘。

功效主治

牙疳。

使用方法

上為細末。吹患處。4次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三。

《仙拈集》卷一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肉蔻2個,半夏5錢,木香2錢半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空心滾水下1錢;或為丸,如芥子大。.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6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一。

《麻科活人》卷一: 三仙散

配方組成

紅花、牛蒡子(炒)、穿山甲(炒成珠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面板堅實,而麻難現,用加減參蘇飲,發散不出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科活人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