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梅飲

《外臺》卷五引《備急方》: 烏梅飲

配方組成

烏梅20枚(取好者,擘破)。

功效主治

瘴熱兼痢,苦渴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1大升,煮取1大盞,去梅,和1匙蜜,細細啜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五引《備急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: 烏梅飲

配方組成

烏梅肉(炒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人參1兩,甘草(炙)3分,當歸(切,焙)1兩半,常山半兩,生乾地黃(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寒熱瘧,發渴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大棗2個(擘),同煎至8分,去滓,當未發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一: 烏梅飲

配方組成

烏梅10個(去核),麥門冬1分(去心),蜜2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下利發渴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上分為5-7服,用水1小盞,煎半盞,入蜜攪勻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烏梅飲

配方組成

烏梅2-7枚(並子捶碎),菝葜(捶碎)1兩半,白礬(生用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不語,口噤吐痰,頸項筋急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水1升,煎菝葜根,取3合,去滓別盛;又別以水1升,煮烏梅至3合,去滓別盛;又以水5合,煮白礬,取3合,別盛。以物斡口開,先灌菝葜湯,次下烏梅湯,又次下白礬湯,旋消停服之良。久久即吐惡痰毒涎,如不吐,以鵝毛攪喉中取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《外臺》卷三引《許仁則方》: 烏梅飲

配方組成

烏梅10枚,萎蕤5兩,生薑5兩,白蜜1合。

功效主治

天行愈後勞發,體氣虛羸,每覺頭痛,唇口乾,乍寒乍熱,發作有時。

注意事項

忌菘菜、海藻、蕪荑等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6升,煮3味,取2升,去滓,納白蜜攪調,細細用白薇十味丸,多少冷暖,以意斟酌。縱不下丸,但覺口乾渴則飲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三引《許仁則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六: 烏梅飲

配方組成

烏梅(取肉)半兩,山梔子仁半兩,知母1兩,芍藥3分,木通(銼)3分,生地黃3分,升麻3分。

功效主治

肝瘧,小便不利如癃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下樸消1錢匕,食後未發前,分溫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