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薑(炮)1兩,黃柏(去粗皮,炒)1兩,阿膠(炒令燥)1兩,酸石榴皮(炒)1兩。
積年痢,困篤,腸極滑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七。
乾薑4兩,紫菀1兩,杏仁70枚(去皮尖雙仁,切),麻黃(去節)4兩,桂心2兩,甘草(炙)2兩,五味子1兩。
冷咳逆氣。
上切。
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蔥等。
水8升,煮取2升7合,分3服。
《外臺》卷九引《深師方》。
乾薑4兩,石膏4兩,栝樓根2兩,人參2兩,桂心2兩,半夏1升,吳茱萸2升,小麥1升,甘草1兩,赤小豆30粒。
飲食輒噎。
上(口父)咀。以酒5升,水1鬥,煮棗20枚,去滓,合煮取3升,分3服。
《外臺》卷八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乾薑(炮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草豆蔻(去皮)半兩,肉豆蔻(去殼,面裹煨)半兩,木香半兩,高良薑(炒)半兩,幹木瓜半兩。
霍亂吐利,心腹疼痛,氣逆,手足冷。
上藥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。
炮姜1錢,茯苓1錢,炙甘草3分,當歸1錢,澤蘭1錢,廣陳皮1錢,半夏1錢,鉤藤1錢5分。
失血而嘔逆肢冷。
加大棗2個,水煎服。
《古今醫徹》卷一。
乾薑(炮)3兩,人參3兩,甘草(炙)3兩,白茯苓(去黑皮)4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4兩,桂(去粗皮)2兩,黃耆(銼)2兩。
霍亂,洞洩不止,臍上築悸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。
乾薑(炮)1兩,木瓜1兩,吳茱萸(湯洗去涎,炒黃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檳榔(銼)10枚,木香2兩。
腳氣攻心,嘔逆悶絕,腳冷頭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大棗2枚(擘破)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乾薑(炮裂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椒(去目並閉口,炒出汗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芎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芍藥1兩。
卒疝,繞臍腹卒暴疼痛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乾薑(炮)3兩,黃連(去須)3兩,赤石脂3兩,當歸(銼,炒)3兩,半夏(先研為末,生薑汁製作餅子用)5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甘草(炙)2兩,桂(去粗皮)2兩,龍骨(火燒紅)2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2兩,人參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。
產後霍亂吐利,四肢逆冷,虛煩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取8分,去滓。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乾薑(炮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陳橘皮(去白,炒)3分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3分。
傷寒食毒,頭痛惡寒,心腹虛脹,大便洩利。
上藥銼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七。
乾薑2兩,黃柏1兩,石榴皮1兩,阿膠2兩半,漬豉1升,前胡4兩。
卒大注,及赤白滯下,困篤欲死,腸已滑。
上為散。
以水3升,煮取3合,去滓,納阿膠,頓服。不愈更作服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