虢丹2兩,杏仁1兩(捶碎),黃連半兩(為末),清麻油半斤。
一切惡瘡。
上用東南柳枝27條,各長5寸,先用油熬焦黑,用綿濾過,次下黃丹,再熬至滴水中成珠子,不散為度,傾入瓷器中,以盆覆陰地上,出火毒再宿。
貼患處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四。
牛皮膠1兩(水溶作膏),蕓薹子半兩,安息香半兩,附子半兩(生用,去皮臍),漢椒半兩(生用)。
風走注疼痛,上下不定。
上為細散,入膠中和成膏。
塗紙上,隨痛處貼之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芫花1兩,嘗薹子半兩,安息香半兩,附子半兩(去皮臍),桂心半兩,川椒半兩(並生用)。
走疰上下。
上為細散,入牛皮膠中,和成膏。
塗紙上,隨痛處貼之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六。
當歸2兩,白芷1兩半,乳香3分(細研),松脂1兩,芎1兩,白蘞1兩半,緋帛灰半兩(細研),亂髮灰半兩(細研),甘草1兩半,黃丹10兩,木鱉子30枚(去殼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炙),木香1兩半,黃蠟2兩,麻油2斤。
一切癰疽發背,潰後肌肉不生。
上先取油安鐺內,煉令香熟,將8味藥細銼,下油中浸1宿,以文火煎白芷色赤黑,即濾出,次下松脂、蠟、乳香、緋帛、發灰等,更煎令消,以綿濾去滓,都入鐺內,下黃丹,不住手攪,變黑光色,滴在水中為珠子,膏成,用瓷器盛。
每用以故帛攤貼,每日換2次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。
木通(銼)1分,甘草(炙)1分,當歸(炙,銼)1分,白芷1分,防風(去叉)1分,細辛(去苗葉)1分,梔子仁1分,黃連(去須)1分,黃芩(去黑心)1分,垂柳枝(銼)2兩,鉛丹6兩,蠟半兩,清油1斤。
痛疽發背,熱毒氣結,腫痛堅硬。
上除丹、蠟、油外,銼碎,先以油內浸藥1宿,於火上煎,候白芷赤黑色,絞去滓再煎,即下丹、蠟,柳篦攪,候變黑色,滴水中成珠子,軟硬得所,瓷盒盛。
故帛上攤貼,1日2次,以愈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三。
馬鞭草1小握,地松(1名皺面草)1小握(不用根)。
諸般骨鯁。
上入陳白梅肉1枚,白礬1大拇指面許,研令極細,取1彈子大,以綿裹作1球子,綴釵頭上,其餘藥即將無灰酒1碗,絞取藥汁,細細呷之令盡,如不能飲,亦強呷數口,然後納綿球子於喉間,旋旋咽其藥汁,其骨鯁漸軟,當自下去,不然即吐出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十。
灶灰汁(即是餅藥)、蠣殼灰(篩細)、糯米(舂白)。
癰疽,一切毒瘡。
上先將瓦盆載餅藥在日裡曬,要得稍溫,仍將1把灰、1把米,層層撒在瓦盆內,其灰、米上約留半寸餅藥,就把在日裡曬;灰、米發變如角黍然,時或添餅藥在日裡曬。如用藥時,取出上件藥以淡餅藥調之,入缽中研成膏,用手敷在瘡上,以早為上。如瘡方發腫時,便可敷藥,才幹便敷,以消散為效,不可中輟;其腫又移在別處,再以藥如前敷之,才移便是作效;如瘡已聚膿血,則以藥敷四畔,只留其頭,使之血出,亦以血盡瘡口合為度。其瘡口或面板有破損處,千萬不可敷藥,痛不可忍。如婦人、小兒只宜用清水或十分淡餅藥調之,或以信紙先安在瘡上,然後以藥敷紙上,更宜斟酌。無日則以火代之,先用餅藥在溫火上燻熱,既入米灰,則不可用火煮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二。
小椒2兩(炒黃色),乳香8錢(另研)。
損撲著,筋骨疼痛。
上為細末,用好醋打麵糊調藥。
塗在痛處上,用紙貼之。
《御院藥方》卷十。
真川白芥子2斤,穿山甲8兩。
痞塊。
用真桐油2斤,入銅鍋內,先熬半晌,次入穿山甲熬數沸,再次入白芥子,俟爆止,濾去滓,入飛淨炒黑黃丹8兩收之,離火,再入麝香末4錢,去火氣7日。
用時隔湯化開,不可用火。
《回生集》捲上。
不蛀皂角1挺(灰火中煨,去皮核),蒼朮、厚朴、陳橘皮、甘草。
腳氣,膝腫痛,攣縮不可行。
上為細末,入平胃散,米醋調敷腫疼處。若甚者,先以鐵秤錘煅紅,淬米醋中,以熱氣燻痛處,少定,以蓖麻子數粒研細,貼腳心下,然後敷藥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○。
好香油2兩,花椒49粒,槐枝(1寸長者)49節,黃蠟1兩,輕粉2分,枯礬1分。
臁瘡。
先看瘡大小,用綿紙裁成四方塊12張,四角用小紙捻釘住聽用,再以好香油入銅杓,文武火熬,下花椒煎黑取起,次下槐枝煎焦黑取起,次下黃蠟、輕粉、枯礬溶清,卻下前紙浸油內令透,不可使焦,取起聽用。
貼時先將槐枝、蔥、椒煎湯,洗瘡令透,拭乾,將膏紙貼上,外面再以油單紙掩護,以油帛縛定,1日取下,揭去近瘡1張,復將煎湯洗淨貼上,盡12張,無不愈者。
《醫統》卷八十一。
松香末4兩,炒黃丹2兩。
熱癤。
上用麻油4兩熬成珠,入上藥攪成膏。
攤貼。
《瘍醫大全》卷三十。
皂角1斤(肥大不蛀者,去皮弦,火微焙,木槌捶碎,不犯鐵器),乳香1兩(別研)。
風溼腳氣腫痛,及瘡瘍腫毒。
上用釅米醋1大碗,挼皂角取濃汁,帛濾去皮滓,銀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子,次入乳香末攪勻,瓷罐收貯。
遇腫處敷貼,以紙花蓋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八引《必用全書》。
當歸1兩,生地8錢,白朮6錢,川斷6錢,子黃芩(酒炒)1兩,益母草1兩,白芍(酒炒)5錢,黃耆5錢,黨參5錢,生甘草3錢。
久慣小產者。
用麻油2斤,浸7日,熬成膏,加(原缺)3-4沸,入飛過黃丹7錢,(原缺)炒研攪勻,滴水成珠,入井中浸10日取出,紅布上攤碗口大。
貼丹田上,14日1換,貼過8個月為妙。
《文堂集驗方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