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荷1兩半,麥冬2錢,甘草1錢半,生地6錢,黃連1錢,黃耆2錢,蒲黃2錢,阿膠2錢,人參2錢,木通2錢,柴胡2錢。
上焦熱,咳衄,口甘口苦,神不定,消渴,淋濁。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二。
青蒿1小握,蔥白(1寸長)7根,藍葉7片,苦楝根7寸。
心中煩熱,惟欲露體,以衣被複之即悶,驚悸心怯,面無顏色,忘前失後,婦人患血風氣者,多成此證。乃是心蒸之狀。
上藥用童便1升半,煎取1半,去滓,加安息香1錢,蘇合香1錢,阿膠1錢,硃砂5分,雄黃5分,雷丸5分,枯礬5分,硫黃5分,檳榔末1錢5分,麝香5分,五更初空心進1服,五更五點進1服。午時前後取出蟲,淨桶盛,急入油銚內煮,仍傾蓋蟲罐內,扎口埋之深山。
《慎齋遺書》卷七。
麥冬、甘草、竹葉、粳米、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柴胡、知母。
傷寒愈後勞復,虛熱不止。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《傷寒全生集》卷四引《幹金》。
石膏1錢半,麥冬1錢,茯苓1錢,白芍1錢,桅子1錢,香薷1錢,白朮8分,扁豆8分,人參5分,陳皮7分,知母1錢半,甘草3分,蓮肉10粒,烏梅1個。
暑天身熱,頭痛燥渴。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一。
麥冬(去心)、人參、茯神、生地、黃芩、犀角、炙甘草、蓮子。
子煩。妊娠停痰積飲,氣鬱不舒,以致嘔吐涎沫,劇則胎動。
《盤珠集》卷下。
石膏、知母、白芍、茯苓、山梔、竹茹、麥冬、白朮、扁豆、人參、陳皮、烏梅、蓮肉、甘草。
暑天身熱頭痛,燥渴。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五。
麥冬、尖生、當歸、赤芍、瓜蔞。
麻疹咬牙,陽陷於陰,發渴飲冷。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。
人參8分,茯苓1錢,麥冬1錢。
齒縫出血成條。
水煎,溫服。
《仙拈集》卷二引蘇東坡驗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