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虎丹

《丹溪心法》卷四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草烏1兩,蒼朮1兩,白芷1兩(碾粗末,水拌發酵盦過,入後藥),乳香2錢,沒藥2錢(另研),當歸5錢,牛膝5錢。

功效主治

走注疼痛,或麻木不遂,或半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溫酒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四。

《青囊秘傳》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蝙蝠(煅)少許,冰片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已潰,或未成膿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為細末。外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青囊秘傳》。

《魯府禁方》卷一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龍骨、虎骨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瘧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為丸,如彈子大,硃砂為衣,端午時制。

使用方法

臨發日,預握男左女右手心內。即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魯府禁方》卷一。

《串雅補》卷一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草烏8兩,蒼朮8兩,穿山甲2兩(炒成珠),補骨脂1兩,白芷1兩,蔥白8兩,老薑8兩(洗淨,搗爛,拌烏、術2味入壇內,於三伏天盦出白毛,有香味,取出曬乾)。

功效主治

左癱右瘓,半身不遂,驚風,手足頑麻、風癢,頭風,跌打損傷,元虛畏冷,筋骨疼痛,腸風痔漏下血,遍身癢疥,寒溼氣,腳氣,胃傷食積,皮黃水腫,赤白痢,下部疝氣,小兒肚腹膨脹,五淋,瘧疾,無名腫毒瘡,腰腿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加至30丸止,臨臥服,間1日再服,不可多用。左癱右瘓,半身不遂,防風湯送下;驚風,薄荷湯送下;手足頑麻、風癢,蔥白湯送下;頭風,川芎湯送下;跌打損傷,乳香湯送下;元虛畏冷,筋骨疼痛,蔥湯送下;腸風痔漏下血,槐花湯送下;遍身癢疥,荊芥湯送下;寒溼氣、腳氣,木瓜湯送下;胃傷食積,生薑湯送下;皮黃水腫,姜皮湯送下;赤白痢疾,米湯送下;下部疝氣,小茴湯送下;小兒肚腹膨脹,史君子湯送下;五淋,燈心湯送下;瘧疾,桃枝湯送下;無名腫毒瘡,酒送下;腰腿疼痛,合桃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串雅補》卷一。

《局方》卷一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黑牽牛(爁)2兩,藿香葉(生)2兩,天麻(去苗)2兩,牛膝(去苗,酒浸,切,焙,微炒)2兩,硫黃(結沙)2兩,天竺黃(生研)2兩,細辛(去苗,洗)2兩,半夏(湯洗7次,生薑汁制)2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2兩,何首烏(去粗皮)2兩,羌活(去苗,洗焙)2兩,獨活(去苗)2兩,柴胡(去苗)2兩,川芎(洗)2兩,桔梗(生)2兩,寒水石(燒通赤,研飛)1斤,茴香(淘去土,焙)5兩,甘松(洗去土,焙)5兩,肉桂(去粗皮)5兩,五靈脂(生)5兩,白芷(生)5兩,菊花(去土)5兩,川烏(炮,去皮臍)5兩,白殭蠶(去絲嘴,炒)5兩,縮砂仁(生)5兩,牙消(研)1兩,木香(生)1兩,水銀(與硫黃用慢火結成沙子)1兩,雄黃(研飛)1兩,麝香(研)1兩,地龍(去土,爁)3兩,白乾姜(炮)3兩,硃砂(研飛)3兩,白蒺藜(爁)3兩,防風(去苗)3兩,烏蛇(酒浸,炙,去皮骨)8兩,龍腦(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丈夫婦人新得、久患急、緩風,半身不遂,手腳筋衰,及風毒攻注,遍身瘡疥,頭風多饒白屑,毒風面上生瘡,刺風狀如針刺,癇風急倒作聲,頑風不認痛癢,癧風頸生斑駁,暗風頭旋眼黑,皻風面生赤點,肝風鼻悶眼瞤,偏風口眼斜,節風肢節斷續,脾風心多嘔逆,酒風行步不前,肺風鼻塞項疼,膽風令人不睡,氣風肉似蟲行,腎風耳內蟬鳴,陰間溼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薄荷酒嚼下,日1次,重即2次。產後驚風,亂道見物,硃砂酒磨下;產後身多虛腫,血風,頻增昏沉,身如針刺,發隨梳落,面黃心逆,並煎當歸酒嚼下,日2次;若治傷寒,炒蔥、豉,酒嚼下1-2服,蓋覆出汗立愈;小兒驚風,薄荷酒化下少許;大人急風,口噤失音等,薄荷酒化灌之。常服茶、酒任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一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○○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狗頭骨半兩,鼠頭骨半兩,蛇頭1枚,牛頭骨半兩,虎頭骨半兩,兔頭骨半兩,狸頭骨半兩,龍角半兩,猢猻頭骨半兩,馬頭骨半兩,天靈蓋半兩,鱉甲半兩,龜甲半兩,雄黃1兩(細研),硃砂1兩(細研),阿魏半兩(細研),麝香半兩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瘧久不愈,或止或發,繼月連年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並生用力末,入研了藥,更研令勻,以軟飯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以青絹裹手中指上,男左女右,系1丸。如未定,即以醋茶下1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○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二引《幼幼新書》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硃砂(稱)1錢,膩粉(炒)1錢,粉霜(炒)1錢,礞石(稱)1錢,白丁香(稱)1錢,枯礬(炒)1錢,定粉(炒)2錢,黃丹半錢(炒),消石半錢(炒),硇砂(炒)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虛中積,洩痢腹痛後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蒸餅心水浸為丸,如櫻桃大。

使用方法

大人每服2丸,小兒1丸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二引《幼幼新書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草烏頭(銼)1兩,楓香脂(研)1兩,五靈脂1兩,木鱉子(去殼,別研)1兩,地龍(炒)1兩,乳香(別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腰腳風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井華水拌和為丸,如雞頭子大,以丹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臨臥以冷酒磨下,乳香酒亦得,仍先嚼胡桃仁半枚服之。藥成陰乾,勿令見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醫學綱目》卷十七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敗龜版(酒炙),虎骨(酒炙),黃柏(酒炙),乾薑2錢半,鎖陽7錢半,金箔10片,神曲。

功效主治

痿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糯粉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綱目》卷十七。

《瑞竹堂方》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龍骨(研)1兩,虎骨(酥炙)1兩,人參1兩,箭頭硃砂(研)1兩,遠志(甘草水煮,去骨)1兩,酸棗仁(炒,去殼)1兩,大天南星3-4枚(泔水洗浸,去皮滑涎,控幹,竹刀剜成罐,裝硃砂末,以南星末蓋之),豬心1個(取新殺獖豬帶血熱心,納置南星內,以燈革裹豬心,外用麥門冬草洗淨,不拘多少,包之,甑上9蒸9曬,取出南星,於金銀器內盛之,取日精月華之氣曬露10晝夜,搗羅為末,後加餘藥同和勻)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婦人,心神恍惚,陽明經大盛,時復驚懼哭泣,口發狂言,不避親疏,一切風病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無灰酒打麵糊,冷定和搜成劑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空心溫酒送下;小兒丸如黃米大,每服30-50丸,煎人參湯送下。病甚者,不過20服即愈,除根不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瑞竹堂方》。

《百一》卷三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地龍4兩(去土),玄胡索4兩(生),松節2兩,核桃肉15個,乳香3錢,螻蛄14個,蜈蚣2條,沒藥3錢,草烏頭4兩(生,不去尖),蠍14個(螻蛄、蜈蚣、蠍3味用好酒1升,同煎10數沸,取出焙乾)。

功效主治

左癱右瘓,口眼斜,五種腳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煮肉藥酒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左癱右瘓,麝香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三。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: 龍虎丹

配方組成

蒼朮半斤(用生薑12兩搗汁,或人童便,同拌成餅),草烏4兩或半斤(用生蔥4兩,搗汁拌成餅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痰火癱瘓,痛風,咳喘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俱攤壁上陰乾,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用酒送下,即吐;如欲下行,用生薑湯送下。吐下後俱宜薑湯和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